第三十九章 新起點(四)(1 / 3)

從“習慣了就好”這件事上,費泗第一次領教了李雪鱗輕描淡寫的功力。這哪能習慣啊!牆上掛的拓撲圖上有一多半名詞是他從沒聽說過的職位。諸如國務院總理大臣、副總理大臣,這些還可推測是如同國丞一般的角色,或者可比為朝廷的中書令。但渤海王卻異想天開地將戶部的職能拆分為民政部和財政部,將刑部和大理寺改為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從禮部中割離出個文教部。其餘的兵、吏、工雖然職責沒怎麼變,名稱已經換了一個,在新設立的十多個部、廳、局中顯得不再像以前那麼起眼。

費泗仔細聽了李雪鱗的講解,搖搖頭:“王爺,您這財政部就類似於太府寺,最高法院就是大理寺。這些現成的都有了,何必改個名。沒得讓朝廷抓住把柄。”

“我這麼做自然有理由——”

費泗做出洗耳恭聽狀,李雪鱗的回答卻讓他差點從椅子上滑下來:

“說起來很簡單:大夏的職能劃分我不了解也不熟悉。那就幹脆套用我了解的那些東西。”

費泗立刻有了後悔的念頭。說到底,蠻夷就是蠻夷啊!這一個個名字稀奇古怪的什麼工業部、內政部、國家安全部、公安部、海關總署,等等等等……哪一個能對應到三代之治的?大司農就大司農罷了,非得叫什麼——農業部部長、財政部部長?聽聽,多沒文化!照這麼說,管一個局的叫局長,管一個院的叫院長,那管一國的怎麼不叫“國長”?

李雪鱗早就料到會遇上這種反應。隨意地擺擺手:“這事沒有商量的餘地。我管理這個國家,自然凡事要讓我覺得舒服才行,費先生你盡快習慣吧。可別到崗後找不著北。說到底,名字是虛的,權力和義務是實的。你該操心的不是機構和職位設置。”

費泗勉強點點頭,道:“敢問王爺,這國務院副總理和渤海郡總督……”

“國務院是統領各部、廳、局的中央行政機構,簡單地說,比你們的尚書省高半級。對於普通的事務有決定權。我一般不會介入國務院的運作,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國務院總理大臣直接對我負責,副總理有多位,主管分配給各自的一攤事,協助總理大臣與各部、廳、局,以及地方行政機構之間的協調。比如說你去做副總理的話,我就準備讓你具體負責民政和文教方麵。”

這倒新鮮。渤海王直接講明了會讓總理大臣署理國務,聽起來權位還不小。

“那……渤海郡又是如何劃分?大夏不設郡,隻有府、州、路。”

“問得好。現在我治下分為三個……不,四個地方上的最高行政區劃,管理者都稱為總督。一個是萬邦府,不久要改名為萬邦郡了,但首府仍是貝加爾湖邊的萬邦府。對了,貝加爾湖,你們叫北海,我給了個名字叫碧海湖。你最好記一下。萬邦郡轄地為大興安嶺以西,長城以北,總督是原遼州刺史胡芝杭。還有一個是遼郡。轄地為大興安嶺以東,長城以北,首府遼州,總督暫時空缺,由我代理。另一個是海參崴軍港,總督沈鐵塔,也就是我的達漢中將。然後就是你的渤海郡。我目前所有長城以南的屬地都劃歸渤海郡,首府燕州,總督暫定是你,費泗。”

費泗倒抽一口冷氣。天!這樣一來,渤海郡總總包括了二十一個州,相當於大夏兩三個路的麵積和人口總和!這個封疆大吏可真不是一般的位高權重。這該有三品?不,至少兩品了!再說得誇張點,渤海郡總督才是實質上的渤海王。

李雪鱗很設身處地地向費泗提個醒:“不過我要有言在先,費先生。第一,我這兒不設品級。沒錯,不用瞪眼,你聽得很明白——在我這兒不設品級!因為在我的治下,行政、律法、軍事是不怎麼相交的獨立分支,我不想弄得軍長比總督矮一頭,相反的情況也同樣不能接受。第二,你這個總督隻管行政。我不要你做什麼青天大老爺,這不是你的職責範圍,而是有各級法院和檢察院負責。你隻需要完成我的施政任務,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行。在地方上,你就相當於這個郡的總理大臣。自然會有副手和那些部、廳的下級機構協助你工作,分管各個方麵。很簡單,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