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鱗確實打算搶先下手,玩一把空手套白銀。但是大夏朝廷裏的高官們雖說未必懂金融,卻還有規避風險的本能,不會冒險把錢財存放在他這兒。國債這個概念遠遠超出了當前的時代,要是沒有現成的例子,誰敢放心購入?一直以來,朝廷就沒有發行債券的需求。反正錢不夠花了,加稅就行,加到亡國為止,換一家人繼續玩。改朝換代沒關係,朝廷的麵子更重要。
因此,李雪鱗要想順利推行國債,如何處理好麵子和信用問題就顯得尤為關鍵。而且在當下的社會文化環境裏,麵子和信用往往是劃等號的。
不過這也難不倒見過大世麵的郡王殿下。在他那顆腦袋裏,裝著不少可供借鑒的例子。遠的有17世紀荷蘭鬱金香瘋、18世紀的英國南海泡沫。至於最近的,有他家鄉那邊由政府牽頭、銀行出資、溫州人和開發商聯手做馬仔的房地產黑道。理論上隻能用70年,實際壽命恐怕還到不了一半的破公寓,居然賣出澳洲海景別墅的價錢,這也隻有在紅朝治下的神奇國度才會發生。
說到底,李雪鱗要做的是忽悠起一次投機熱潮。而投機熱潮能不能玩得起來,前期的關鍵是炒概念,中期的關鍵是擊鼓傳花,至於到後期,那就是看看圈的錢有多少,再找個時機把養肥的豬殺掉。
而要讓豬吃下餌,還要持續不斷地吃,越吃越肥,那這個餌的做法就很有講究。李雪鱗倒是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法子,更妙的是,現成的道具正巧送上門來,就在他眼前。
天興七年正月初三,在渤海國的國務院大會議廳,渤海郡王李雪鱗在國務院總理、越國公李衍,以及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代國公胡濤的陪同下,親切接見了來訪的高麗與扶桑兩國使節。會談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賓主雙方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交換了意見。郡王殿下感謝高麗與扶桑兩國長久以來的支持,並表示,渤海國與高麗和扶桑之間的友誼有著悠久傳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渤海國與高麗、扶桑一衣帶水,三國之間交流頻繁、合作密切,是真正的友好鄰邦、兄弟之邦。渤海國與高麗、扶桑之間的友誼必將發揚光大,萬古長存。高麗與扶桑使節表示,兩國承認一個渤海國的原則,尊重渤海國領土與主權完整,願意傳承與渤海國的友誼,共同為東北亞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做出各自貢獻。在會談中,渤海郡王李雪鱗殿下說:
“崔大人,藤原大人,自那場大戰之後,一別就是一年半。我幾次想邀你們來參觀一下,敘敘舊,無奈公務實在繁忙。難得你們這麼有心,在正月裏趕來道賀,真是有勞了。”
“王爺言重了。下邦小國,不值得天朝帝胄如此掛懷。”
李雪鱗非常難得地換下上將軍裝,穿上了黃燦燦的王袍、頂著金絲編成的朝天璞頭,學著紅朝幾位皇爺的樣子靠在寬大的皮革沙發上,很大度地說道:“藤原大人太客氣了。我們之間當初是以平等身份簽的合作條約,以後也是這樣。國與國之間應該平等嘛。大家都要講道理、講道德,強國大國不能仗勢壓人,弱國小國也不該處處受委屈。”
這話如果在21世紀的釣魚台國賓館裏出現,誰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但是在這十三世紀,尤其是從李雪鱗的口中說出,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了片刻。
可以說,參加這次會談的人中無論是誰都有資格說這番冠冕堂皇的話,唯獨除了渤海郡王李雪鱗。
想當初,他是以平等身份簽的合作條約?藤原賴嗣和崔洙浩對此可記憶猶新。不說高麗棒子被半真半假的威脅嚇得不輕,藤原賴嗣更是直接被李雪鱗捏在手心教訓了一番,連隨從都被當場拖出去一頓好打。
平等的身份?你哄誰呢?
至於什麼國與國之間平等相處,講道理講道德,從李衍和胡濤口中說出來或許還有那麼一點說服力。但他李雪鱗是什麼人?渤海國是怎麼弄出來的?就在沒多遠的地方,二十五萬蘇合人的屍體還串在木樁上,從科爾沁沙漠綿延近兩千公裏,一直排到呼倫湖,這就是渤海國誕生的基礎。而他在大夏宮廷裏當著皇帝的麵冒充皇親討要封爵,拿親王李衍做敲門磚,拿世子李毅做擋箭牌,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這就是渤海國誕生的由來。
講道理講道德?誰來講?動輒屠部滅族的黑狼王?對誰講?那些已經爛成骨頭的蘇合人?
還沒等在場的人回過神來,李雪鱗繼續不緊不慢地說道:“在過去的一年多裏,我們之間用長期穩定的貿易鞏固了關係。這種關係是建立在互通有無的基礎上,遵循著互惠互利的原則。是健康向上,是光明和諧的。在各方的嚴格執行下,我們之間的貿易額一直在大幅度增長,使各方的國力更加強盛,堪稱國與國之間合作的典範。”
郡王殿下這番聽起來無可指摘,細想之下著實雷人的話語,讓所有人都不知所措。李衍和胡濤瞪著他,驚疑不定;崔洙浩和藤原賴嗣盯著他,驚懼交加。但是所有人的目光都包含了一個同樣的意思:
你到底在搞什麼鬼!
李雪鱗算是門麵功夫比較好的人了,也差點為了忍住笑憋青了臉。他一直都很反感紅朝那土得掉渣、而且像幹屍臘肉一樣萬年不變的官八股。隻是沒想到會在這樣的環境下有機會調侃一番。
不過這種聞所未聞,甚至有點狗屁不通的官八股倒也派上了用場。現在會談已經完全被李雪鱗接管,其他人都沒法在他那莫名其妙的話語係統裏**自己的觀點,至少暫時是不可能。而在這段時間裏,要說什麼、要怎麼說,完全由郡王殿下來決定,其他人隻能單方麵接受,然後花費大量腦細胞在腦內轉譯上。
李雪鱗在這一刻有如紅朝皇爺們附體,繼續親切友好地說道:“為了進一步深化我們之間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關係,我有兩個提議,希望高麗與扶桑能夠考慮一下。如果這兩個提議可以順利實施,我相信將對我們三國的建設和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李雪鱗所主持的這場會談,在後世的曆史中被稱為“新遼州會談”,以表示直接由此催生了《新遼州條約》。而在研究者的小圈子裏,它還有個非常經典的非正式別稱:“借刀殺人會談”。
對於李雪鱗的研究一直都不僅僅是曆史學家的事。軍事、經濟、政治、法律、文化,這個人身上的謎團實在太多,多到很容易讓研究者陷入一種麻木的境地,看不出李雪鱗的舉動與他所處的時代脫節有多嚴重。
但是再麻木的研究者,也不會忽視這場新遼州會談。從曆史角度說,這是李雪鱗向大夏吹響的第一聲進軍號角,而這個結論又來自於經濟學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