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迷夢(一)(1 / 2)

蕭風瑟瑟,秋葉漸紅。

李軒唐軍克滎陽,占管城,水陸並進,進屯虎牢東廣武山,並在板渚築宮,威脅梁軍虎牢之側。造輜重,集良兵,準備進攻虎牢。

敬翔雖多次苦勸李軒對劉鄩作戰要以穩為主,切莫躁進。可李軒卻以初唐時,太宗李世民與夏王竇建德虎牢之戰為例,指竇建德夏軍未能趁其立足未穩之際,利用自身優勢兵力渡過汜水搶先發動攻勢。夏軍結營於汜水東岸,即不攻堅,也不作持久準備,夏軍遠道而來,全軍無猛攻速勝之誌,以失先機。夏軍將戰場主動權拱手讓人,致使雙方攻守易勢。如今唐軍欲破虎牢,必須一鼓作氣,趁勢打敗劉鄩。加之虎牢之東已盡落入唐軍之手,梁軍糧道被截斷,隻消至梁軍糧草用盡,其必會牧馬於黃河之北,那時再圖進襲虎牢,將是完勝。

李軒的一番分析,自然是得到多數將領的讚同,進攻虎牢的計劃仍按李軒想法進行。

進襲虎牢的準備還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突然前方哨崗來報,一支約五千人的梁軍輕騎,正從汜水城出發,朝板渚殺來。李軒令管威將玄幽軍團抽調人手混雜在普通唐軍之中,待敵騎到來,由玄幽軍戰士帶領的唐軍將其分割包圍,大敗其於板渚城外。

又過數日,唐軍遊騎在離營三裏處,與一股數百人的梁軍相遇。梁軍領頭者高呼:“劉鄩在此,唐將納命來。”言罷引弓射箭,唐軍領軍者應聲中箭,墮馬而死。

其餘人見主將被射死,慌忙往回逃竄。李軒聞之,立即派史敬思率領五千騎兵前去迎敵。劉鄩領軍,且戰且退,史敬思追擊至板渚與汜水之間的牛口渚。

此時正逢旱季,牛口渚為汜水和黃河的會合之處,最淺處可以赤足涉水而過。史敬思一馬當先,率軍繼續追擊。大軍淌水至半,突然周圍鼓聲震天,梁軍如同地底冒出般出現在周圍,搖旗呐喊,不斷收縮對唐軍的包圍圈,劉鄩所領人馬沒入梁軍之中,合兵於此。

史敬思大驚,心知中了劉鄩的埋伏,連忙下令調轉馬頭,廝殺突圍。梁軍則在左右山頭推下滾石,唐軍立刻人仰馬翻。梁軍見勢,立即朝死傷慘重的唐軍殺來,王景仁、寇彥卿皆在其列。史敬思左右拚殺,帶著數處傷口艱難突圍,回來板渚大營,隻剩千餘人馬。

李軒見史敬思大敗而歸,心中大訝,又有軍士來報有梁軍千餘人截擊了唐軍的運糧隊,俘獲糧草。李軒大怒,正下令整軍出發,進擊汜水,敬翔連忙出來勸阻道:“我軍新敗,人困馬乏,而梁軍新勝,士氣高漲,此時出擊,我軍必敗。勝敗乃兵家常事,殿下切莫因此亂了分寸,讓梁軍有可趁之機。”

李軒聞言,冷靜下來,點頭道:“先生言之有理,本王剛確實有些衝動,險些陷我軍將士於危難。”

讓史敬思先去治理傷口,李軒與敬翔一同前去慰問受傷將士。

梁軍趁勝一部兵馬渡過汜水紮營,從南麵逼進廣武,並留馬千餘匹在河中沙洲放牧。

李軒聞得此情報,立即起兵,親率玄幽軍團先至襲營,王彥章等再領大軍從後趕至。梁軍尚未站穩腳跟,李軒為先前中伏陣亡將士複仇的大軍便已殺至,先摧毀梁軍大營,再奪取戰馬,勝敵於汜水東岸。唐軍在汜水東岸布陣,北依大河,南連鵲,正麵寬達20裏,擂鼓挑戰。

梁軍劉鄩率軍在汜水西岸列陣相持,登高嘹望敵陣,卻是按兵不動,另派小部隊與唐軍周旋。

連接幾日,兩軍隻有小規模對抗,更多的是隔河相望。唐軍多日求戰無果,氣勢已現衰微,李軒為此也苦惱不已。

多日交戰無果,梁軍突然出現異動。大軍在沿汜水西岸展開陣勢,做出隨時渡河而擊之勢。

唐軍立即列陣,汜水兩岸一時風起雲湧,大戰一觸即發。

咚、咚、咚!

三聲鼓響,梁軍開始緩緩移動,中央步兵由劉鄩親自率領,隨鼓聲前進,鼓聲越來越密,梁軍步兵也由緩步變成急步,淌著淺灘衝向對岸,兩側騎兵分別由王景仁和寇彥卿帶領,側衛在步兵兩翼,隨時可以衝出殺入敵陣。

唐軍一方也鼓聲震天,士卒高聲呐喊,手持兵刃迎上敵軍。

雙方先頭部隊開始短兵相接,立即混戰一團,雙方騎兵利用高機動性,相互爭奪,試圖切割入對方陣中,分割包圍,再殲滅對方。

玄幽軍團早先被李軒派出,欲圖從牛口渚繞過汜水,突襲虎牢之側;而飛羽軍在這種平原混戰之中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反而會誤傷己軍,所以被李軒留在板渚。這兩支唐軍的奇兵都沒有加入此戰,因此唐梁兩軍實力是為相當,雙方互有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