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牡丹(二)(1 / 2)

洛水上,十餘艘唐軍遊船逆流而進。船首的“唐”字大旗迎風飄揚,帶動著船周的彩旗飄動。在船夫們的喲嘿聲中,兩岸的重山和曠野飛速朝後逝去。

過了偃師,洛水兩岸的地勢變得更加平緩。原本因戰火而荒蕪的土地,由於有了新主人而重新煥發了生機,地表重新披上翠綠,壟畝之間也有了農夫躬身勞作的身影。嫩綠的苗芽尖,托著水珠兒,映著陽光,金光閃閃。荒地在戰火過後的新生,正在煥發著誘人的生命力。

這些土地的原主,不是逃難去了,就是在戰火中遭了殃。無主的土地,和戰後稀少的人口,剛開始倒成了張全義這個河南府尹麵臨的大難題。李軒剛入主洛陽之時,便已宣布這些土地可以分給無地農民,但必須種滿三年才能歸私人所有,而這三年中的收成由官府負責收購,耕種的農民每日按一定口糧付給報酬。當初如此設想,是因認為對梁的戰事應該短時結束不了,唐梁的實力對比還是有差距的,這麼做是為了有一個穩固的產糧供給。沒想朱梁內部自先崩潰,讓李軒撿了個便宜。

而一開始這個設想並不叫座,三年,萬一三年沒過完梁軍又打回來了,怎麼辦,誰也沒對這支正在重新崛起的唐軍有太大信心。

隨著唐軍一路凱歌,直至李軒領軍進入開封之後,張全義的府尹衙門就開始被人踏破門檻。大局已定,誰都看得出,朱梁徹底的完蛋了。

開了春,要求分到土地的人更多,官方一方麵要組織人手開挖河渠,一方麵要派人丈量土地,做到盡量公平合理,張全義可算是忙得昏頭轉向。還有許多改革的措施還實施,李軒離開洛陽之時,隻是留下了幾點建議,卻沒有具體的做法,這也讓張全義想漲了腦袋。

李軒的座船臨近洛陽的河關,船首的旗手揮旗打著旗語。見到旗語的河關守軍吹響嗚嗚號角,在絞盤帶動下截斷洛陽內外的河閘咕咕升起。船減速下來,緩緩通過河關,進入洛陽。

船進入碼頭,岸上已是人山人海。靠著唐軍在維持秩序。張全義站在岸上,翹首舉望。身旁站的是王之穎王之博兩人,一黑一白,遠遠的李軒就把他們認出來了。

船緩緩靠岸,李軒等人從船倉中走出,微笑著朝岸上的民眾揮手示意,岸上立即歡呼四起。見洛陽民眾,個個滿麵紅光,和李軒第一次進入洛陽時的麵容已經大是不同。想想那時,民眾臉上的笑意下還多帶著些恐懼,而如今,卻是一漲漲燦爛的笑臉。河道上來玩的商船也多了不少,街道也繁華了不少。

李軒踏上岸,在民眾歡呼聲中,對左右的劉鄩和敬翔輕聲道:“張全義是個人才啊。”

敬翔接話道:“確實如此,看這洛陽,隻一個冬天,便已大有改觀。”

張全義趨步上前,撩掀朝袍,跪拜道:“臣張全義恭迎雅王殿下,千歲千千歲。”

王家兄弟也跟著撩袍跪拜:“臣等恭迎雅王千歲!”

“恭迎千歲!”全場唐軍齊聲呼喝。

張全義剛跪倒李軒便立即上前,攙扶起他,笑道:“張大人快快請起,本王如何能承受張大人之拜。張大人治理地方,勤儉愛民,將一方水土治理得生機勃勃,應該是本王跪謝張大人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