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府庫(七)(1 / 2)

李軒擺手道:“非也。陸大人,天日昭昭,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皇天在上冤魂在下,案情不明,是非不清。雖可欺蒙一時卻不可騙得一世。民心不可欺,九泉之下的冤魂屈鬼豈能放過為非作歹之徒?”

陸正氣急敗壞叫道:“你……你口口聲聲說有人為非作歹,殘害無辜,雅王殿下,請問你講得清事實拿得出證據嗎?”

李軒退後一步:“襄王,各位大人,事到如今本王不得不以實情相告了。其中有莫大冤情是大大的陰謀啊!”

眾人聞言大驚。

陸正發出一聲冷笑:“殿下此話也太危言聳聽了吧?既如此,你且向諸位同僚說一說此案有怎樣的冤情又有何樣的陰謀?陸某得便也在此洗耳恭聽,聆受殿下的一番教誨。”

李軒環視一周:“各位大人。試問銀庫重地有庫兵日夜把守,既有偷盜那守庫的官兵何在?竟是木偶泥胎?既無人傷亡也無人報警?又說所盜庫銀不曾遠運他鄉而就近藏於鄒山卓宅中豈非怪事?諸位想想這可能嗎?”眾人麵生疑色,陸正故作鎮靜狀。

趙匡凝點頭說道:“這樣一說倒是有些蹊蹺。”

李軒接過廖成平呈上的一本小冊子,翻了翻道:“這是本王下僚廖成平先生在陸大人書房裏拿出的賬冊,本王已收在身邊,賬冊上所記何日何時何人所取數目幾多,筆筆清晰,合計正好是二十萬貫。另附陸正親筆所寫借據數張,請襄王過目。”

趙匡凝上前而閱,漸漸麵生慍色。

陸正臉上冷汗直流,大聲叫著:“陸正入仕以來勤勉政務,不圖享樂,生活清苦,持之以恒。殿下你……你也曾到陸某家坐過,還對陸某大加褒譽,你都記不得啦?”

李軒說道:“本王確實看到陸大人家中清貧如洗,身無長物。恐怕同級官員中也是絕無僅有。當時本王十分感動,以為天下官員如陸正一般,大唐早已是太平盛世了。”

陸正道:“既如此,陸某何來貪婪之心,鬥膽私吞官銀,且是二十萬貫?我陸正區區三口之家,隻需平房三間便可安息;一日三頓粗茶淡飯便心滿意足。我要這二十萬兩官銀何用?再說我又能將這銀子藏至何處?昨日差役們已將陸某住宅裏裏外外,掘地三尺細細搜過,總不能硬讓我變出二十萬貫錢子來吧?”

趙匡凝麵色嚴峻地道:“殿下此案重大,非同兒戲,你可有真憑實據?”

李軒笑道:“陸正行事算得上老謀深算,隻是捕殺盜賊之事不小心露了馬腳。”

陸正大叫:“捕殺一幫江洋大盜有何過錯?”

李軒厲聲道:“陸正!那幾個被殺者真是江洋大盜嗎?”

陸正頓時心虛低下頭去:“那……你說是什麼人?”

李軒指向敬翔道:“還是有請敬先生來解答吧。”

敬翔朝眾人輕輕一揖:“敬某曾察看那幾具死屍,發覺其中有詐。我發覺那幾個死者的腳板寬大,,腳底有厚厚的老繭係常年行走山路所致,手掌心、虎口亦有兩道厚繭,為舉斧劈柴勒刻而成,可見被殺的所謂江洋大盜不過是幾個老實巴交的樵夫罷了!孟捕頭何在?”

孟捕頭慌急地跪下:“殿下……”

李軒喝道:“你枉殺無辜該當何罪?”

孟捕頭連連磕頭:“在下是奉命行事,不得不為,求殿下饒命饒命啊。”

李軒怒向陸正道:“陸正你也是貧寒人家出身,那幾個手無寸鐵的無辜樵夫砍柴謀生養家糊口,與你何冤何仇,你卻將他們亂刀殺死,扣以惡名暴屍野外,你良心何在,還有何話可說?”

陸正臉上冒出豆大汗珠仍硬著頭皮道:“下官查案心切,手下人或有失誤之處也是在所難免。”

趙匡凝道:“可這那二十萬貫庫錢到底怎麼回事?”

陸正提起了底氣:“是啊,你說是下官盜取了庫銀,那麼陸某把銀子藏在何處?”

李軒坦然道:“照說想尋到你陸正所藏之物是很難的。可碰巧得很,陰差陽錯無意之中竟讓本王發現了某處有你所藏的銀箱……”

陸正猝然變色:“你……你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