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最悲憤的誓言(11)(2 / 2)

複仇是一條不歸路,前方崎嶇坎坷,困難重重,而且殺機四伏……自此,伍子胥的一生都在為他的那句沉重誓言奔波拚命了。

‘乘風好借力,送我上青雲。’這是每一位有夢想的有識之士,每一位想要成就一番大事的英雄好漢們,都需要好好思考的一句格言!

伍子胥孤身一人想要完成‘掃蕩楚國、生吃楚王、車裂費無極’的沉重誓言,這想想都是很困難的事情,又可以說那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他必須借助外力來幫忙。

借重兵,伐楚國,殺楚王,滅奸臣,報深仇……這是伍子胥的構想!

首先伍子胥要去的地方就是宋國,他要與楚太子建會合,共商他們共同的複仇大計。

都是天涯淪落人,顛沛流離不能歸。其實伍子胥和楚太子兩個都是不幸的人。他們有國不能歸,有家不能回,四處顛沛流離;而且,他們時刻還要提防被逮捕的凶險,他們時刻還要躲避被追殺的厄運!

春秋戰國時期,兵荒馬亂,戰爭連連,天下大亂。導致這個局麵出現的原因,不外乎來自三個方麵。

其一,是因為各諸侯國它自身內部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自相殘殺所導致的。

其二,是因為弱肉強食,爭強好勝,各諸侯想要獲得更多的土地,他們想要成就一番霸業而導致的。

其三,是因為其上兩個原因所導致的仇恨,他們為了複仇,所以兵戎相見。

不過,總的說來,春秋戰國時期的兵荒馬亂、戰爭連連、天下大亂,是因為一個‘貪’字,與一個‘恨’字所引起的!

更有意思的是,自古以來,古今中外,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戰爭都是由那兩個字所引起的,很少有例外。畢竟人性都是相通的嘛!

品讀曆史,是為了反思曆史;研究戰爭,是為了珍惜和平。因此,假如我們能減少些‘貪’,假如我們能減少些‘恨’,那麼我們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安寧多了,我們這個世界將會變得美好多了,我們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幸福多了!

隻是,過去的曆史已無法在改變,未來的曆史依然重蹈覆轍!

在那座大山中,迎著狂風暴雨,伍子胥手提寶劍,長嘯一聲,便孤身一人,大步跨入了宋國境內。

一路尋尋覓覓,四處打聽,數十天後,伍子胥終於在宋國找到了楚太子。兩人相見,無比感慨,又無比悲傷,頓時他們兩人相擁痛哭了一場。

他們心中有太多委屈,他們心中有太多無奈,他們痛哭著各自訴說了他們不幸的遭遇。

隻是,眼淚總會有停息的那一刻,接下來他們就商量了他們共同的複仇大計。

夜黑風高,在驛館的一個小房間內,伍子胥向楚太子問道:“太子,您見到宋元公了嗎?”

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伍子胥他們此刻就在宋國,他們希望能向宋國借兵。可是要借兵,首先他們就必須要先見到宋國的君王。

楚太子無奈的搖了搖頭,他歎息道:“宋國剛剛發生內亂,他們君臣之間相互攻擊,我還沒來的及通報謁見他呢!”

伍子胥搖頭歎息了一聲,“私心作祟,禍國殃民啊!”

的確是如此。此刻的宋國也是動蕩不安的。它們也是因為宋君主殺太子立世子,而世子繼位後又想鏟除那些勢力龐大的重臣家族。其中一樣的有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其中一樣的還有奸臣與忠臣之間的利益對抗。

中國古代的曆史,是一部部家族爭鬥史所編織成的。所以要想研究中國古代的曆史,從個個朝代的家族史入手,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接下來的日子,雖然宋國依然動蕩不安,可是伍子胥和太子建依然在宋國不斷的奔走、遊說,他們想要見宋國君主一麵。可是他們在宋國卻一直未能見到宋國君主。因此,他們打算向宋國借兵複仇的計劃也一直未能成行了。

可是接下來更不順的是,由於宋國國內持續不斷的內鬥,那失敗的一方,他們竟然逃到了楚國,他們請求楚王派兵去攻打宋國……其實,楚王早就有這個打算了,他很爽快的答應了他們。他答應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趁此機會抓住了伍子胥和楚太子他們,要將他們碎屍萬段了。

楚國大軍蠢蠢欲動,他們迅速的就集結在了宋國邊境。情況萬分緊急,伍子胥和太子建一家,頓時連夜匆匆忙忙逃離了宋國。

複仇並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他們太弱了,對方太強了。而且,此時此刻的他們能保住己身,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