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劍勝虎威(13)(1 / 2)

除了逃亡,又是逃亡,伍子胥剛從鄭國安定下來,很快的,他又走上了亡命天涯的凶險道路。

曾經的他隻是被楚國舉國通緝,他隻需要逃避楚國的追殺就可以了。

可是後來,宋國又加入了追殺他們的行動;又是後來,鄭國又加入了追殺他們的行動……這是多麼悲慘的遭遇啊!

有許多人說,成功需要自信,需要才華,需要情商,還有需要許多什麼條件。可是,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人的一生其實很簡單,就是命運最重要了。假如一個人的命運不好,那麼就算他擁有曠世奇才,那麼就算他豪氣衝天……都是懷才不遇的,都是沒用的。

這聽起來好像很悲觀幼稚,可是古人早已有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弄人!

可是,世間那些成就大事者,不管他們的命運是好還是壞,總的說來:擁有一顆堅強不屈的意誌,卻是他們必不可少的共同特征。

特別是在亂世,特別是處在逆境中,擁有一顆堅強不屈的意誌就更加的重要了!

話說伍子胥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連夜逃出了鄭國都城後,由於他們害怕鄭國軍隊的繼續追殺,因此他們在之後逃離鄭國的路途中,一路上晝伏夜行,小心翼翼,最終他們行走了多日,才千辛萬苦的逃出了鄭國。

之後,伍子胥他們來到了陳國,可以陳國的國君並不願接納他們……他們已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無奈,伍子胥最終決定前往吳國了。

去投奔吳國,其實並不是伍子胥最初最優先的選擇,這是他在窮途末路後,被逼無奈才最後的選擇。

有時我會思考那句古語: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這是一個很奇妙的現象!

我發覺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成功的人,他們最後的收獲,他們最終取得的的成就,據我的觀察,其實那並不是他們最初的夢想。

許多時候這是一個無心插柳的結果。有許多人都是在他們人生的某一刻,突然轉換了方向後,突然就開始了另一段嶄新的旅程。雖然有許多人在重新開始一段旅程中過得並不順心,走的並不平坦,但他們最後卻發覺越走越順,越走越好了!

伍子胥最初的計劃是與太子建會合的,他們要共同參與複仇大計。

可是在後來,太子建卻拋棄了伍子胥,他並不采納伍子胥的建議,他也漸漸的冷落了伍子胥……最終的結果,他們差點就全軍覆沒了。

吳國是一個大國,而且它又與楚國交界。因為它們是鄰居,因此它們之間在交往中存在了矛盾……甚至某時某刻它們都攻打過對方,因此吳國與楚國還有仇恨。

於是伍子胥決定,他從陳國出發後,就打算前往吳國,投奔吳國。

吳國與楚國很近,可是假如伍子胥要從陳國前往吳國就需要繞道幾個國家。

這又是一個選擇,因為繞道幾個國家光消耗的時間就不用說了,而且有些國家未必就會讓伍子胥進入。因此,伍子胥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決定不采取繞道幾個國家進入吳國……他決定重新孤身直接進入楚國,然後又從楚國直接進入吳國。

這的確是一個大膽的決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畢竟此時此刻的楚國到處都有抓捕伍子胥的通緝令,伍子胥是楚國的第一大通緝犯。可以說,關於伍子胥的‘罪行’在楚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他敢如此做,難道真的就是為了去驗證那條:‘最危險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從陳國偷偷進入楚國,晝伏夜出,專走偏僻小道,一路上伍子胥竟然走得非常的順利,他竟然沒有遇見一個官兵。這當然不單單是巧合,也是由於伍子胥曾經研究過楚國的地形與楚國兵力分布的狀況。曾經的伍子胥心懷大誌,他想要報效楚國,可是沒想到此刻他竟然將它用在逃亡上了。

其實楚國的官兵也是從未想過伍子胥會重新進入楚國的,他們都知道伍子胥從楚國逃離後,就前往了其它國家……這是他們的大意,這也是常人常常會犯的錯誤。

可是逃亡總是艱辛的,伍子胥要逃避楚國官兵和楚國百姓的抓捕,他還要忍饑挨餓,同時他又還要照顧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最後他還要麵對莽莽大山中的凶禽猛獸的襲擊……一路上,伍子胥走的簡直是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