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智勇闖關(19)(1 / 2)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

這也是所謂的:居安思危、苦盡甘來、否極泰來。它提醒我們:成功之後,不要得意忘形了,也不應該因此變得驕傲自大、自以為是,因為這樣容易迷失了自我;而在人生失意的時候,也不要選擇自暴自棄、自甘墮落,更不應該選擇從此以後變成一個絕望頹廢的孬種!

當然,那句話還有更高一層的哲學思想,那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雖然伍子胥的須發在一天之間就突然由黑變白了,但是那老者並不認為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他了解伍子胥心中的痛苦,他也明白伍子胥對命運不公的悲憤,或許這是他的安慰,他認為這將是伍子胥由禍轉福的開始,這將是伍子胥開始走向嶄新人生的一個好兆頭!

不過,他不知道,此時的伍子胥的內心已變得更加強大了,他的意誌力也變得更加堅強了。或許這是因為他經曆了太多磨難的原因,也或許是他被老者的溫情所感動,他相信那老者說的話,因此,伍子胥向那老者鞠躬行了個禮,微笑道:“老先生,非常感謝您!我沒事的!”

的確,這是伍子胥一個嶄新的開始,接下來的故事將是: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黑夜終將過去,光明也終將到來。在度過了一個漆黑的夜晚之後,伍子胥在一個沒有惡夢纏身的好覺中醒了過來。

清晨的山林空氣清爽,微風怡人,鳥語花香,站在竹園小道中的伍子胥,才突然發現了大自然的愜意與迷人……這是他曾經從未擁有過的感覺。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許這是因為伍子胥染上了這些山林隱士智者的自由氣息的原因吧。

自由的氣息,它還有勇敢與無私——和他們在一起久了,伍子胥總能感覺有太多的溫暖和感動!

那老者起來的那早,他首先配製了一些草藥讓伍子胥洗臉……很快,伍子胥的臉色也因此改變了。

接著,那老者將一件白袍讓皇甫訥穿上,然後找了一件褐色衣服讓伍子胥穿上,之後他又拿了一件農家小孩穿的舊衣服讓公子勝穿上。

這樣皇甫訥就仿佛成了通緝令中伍子胥的樣子,而伍子胥仿佛成為了一個普通的農家老頭,至於公子勝仿佛成了一個普通的農家小孩。

“大恩不言謝——你們的救命之恩,我與公子勝永遠銘記於心——將來如果有了出頭之日,一定重報!”

在那間木屋中,待一切裝扮準備之後,伍子胥拉著公子勝的手,一起跪在了地上,接著他們向那老者和皇甫訥各磕了四個頭。

大恩不言謝,這是因為開口說謝謝,已不足以表達伍子胥心中的感動了,如今他也拿不出報答的東西——大恩一切都在心中,也隻能用行大禮的方式表達了。

“嗬嗬,男兒膝下有黃金呐……老弟,想必我們又要發大財了。”老者卻依然很輕鬆,他看著皇甫訥笑了笑,開心的說道。

“君子行仁義。君子成人之美,不亦樂乎!”皇甫訥笑了笑,搖頭晃腦的說道。

接著,他們一起將伍子胥和公子勝扶了起來。

皇甫訥與伍子胥的外貌的確有些相似,隻是他們的氣質卻很不相同。伍子胥屬於勇猛果敢型,皇甫訥屬於斯文儒雅型;伍子胥目光如電,聲如洪鍾;皇甫訥神情溫和,說話慢條斯理。

皇甫訥曾經是孔子三千弟子中的其中一員,隻是他的才華和資質都不太出眾,後來也因為他連殺一條魚都被不敢,而被許多人嘲笑為‘朽木’,當然,後來他也沒有追隨孔子出使列國,周遊天下。

後來離開孔子的皇甫訥也獨自流曆過一些諸侯列國,可惜他一直不得誌,後來直到他遇到老者東皋公,他們才一起選擇了歸隱山林,做一個逍遙自在的‘鳥’。

一個人一時的失敗,並不代表他永遠的失敗;一個人一時的膽怯,並不代表他永遠的懦弱膽怯。隻要不拋棄不放棄,總有一天他們可以成為勇敢的強者!

伍子胥是楚國的第一大通緝犯,楚王已下令:隻要誰收留了伍子胥,包庇了伍子胥,都是死路一條,甚至是全家斬首。

可是東皋公和皇甫訥卻要解救伍子胥。他們這樣做,不是因為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全家在哪裏,也不是因為他們真的不怕死——那是因為他們都是善良的正義之士,他們同情伍子胥,也同情伍子胥家人所遭遇的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