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為了施展他兵法的威力,卻讓闔閭痛失兩個最寵愛的妃子。闔閭並沒有為孫武的才華感到震撼,卻為他失去了兩個妃子而感到了非常悲痛。
闔閭將他最寵愛的兩個妃子厚葬在橫山,還立了一座廟以示紀念,名叫:愛姬祠。
由於痛恨孫武的殘忍無情,闔閭甚至想過要殺了孫武為他的兩個愛妃殉葬,可是由於他擔心如此做會不得人心,更會失去伍子胥的忠心,因此他就想不用孫武了。
首先,闔閭將不用孫武的事情跟伍子胥說了說。可是,伍子胥聽後卻趕緊勸解道:“微臣聽說有這麼一句話:‘兵者,凶器也!’這可不是虛談。猶豫不決是兵家大忌,誅殺如果不果斷,軍令就會行不通。大王想要征伐楚國稱霸天下,就一定要重用良將。良將就應該堅毅果斷,不是孫武這樣的良將,誰可以領兵度過淮河泗水,飛越千裏而戰?”
伍子胥知道闔閭因為失去兩個愛妃而悲傷,可是人死不能複生,因此伍子胥又對闔閭說道:“人常說美色易得,良將難求。世間美人多的是,良將卻是可遇不可求。如果為了失去的二妃又拋棄良將,那麼在和拋棄了枯草又拔掉禾苗有什麼區別?”
伍子胥的態度是堅決不能拋棄孫武,而要重用孫武。闔閭重用伍子胥,因此他也放棄了放棄孫武的決定。接著,他也就下令宣孫武進宮,商討征伐楚國,征戰天下的國家大事。
在宮殿中,闔閭見到孫武後,闔閭首先稱讚了孫武的治軍有方,然後他向孫武問道:“寡人要為子胥、伯嚭攻打楚國,請問先生我軍先從什麼地方進攻?”
孫武說道:“大凡行軍作戰,都要先解除內憂,然後才能對外征戰。微臣聽說王僚的弟弟掩餘在徐國,燭庸在鍾吾,雖然他們失去了慶忌,但是他們也時常都想為王僚報仇。微臣認為,大王在對外征戰之前,首先要先除掉了這兩個人,然後才能出兵征伐楚國。”
伍子胥雖然時刻都想征戰楚國,報仇雪恨。但是,這麼多年的忍辱負重,早已讓他明白了等待的重要性,因此他同意了孫武的建議。
闔閭也同意了孫武的建議。對闔閭而言,他一生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王位了,而掩餘與燭庸就是威脅他王位的兩個敵人。孫武對闔閭提出這個建議,讓闔閭大為高興,於是他就封孫武為上將軍,稱為軍師,責成他全權處理征伐楚國,鏟除外患的敵人。
掩餘與燭庸是闔閭的兩個小堂弟,可是他們如今卻成了吳國首要除去的人。因此,孫武向闔閭建議道:“大王可派兩路使者出使徐國與鍾吾,讓他們交出掩餘和鍾吾。如果他們能交出,那麼大王就能順利的鏟除這兩個禍患。如果他們不交出,那麼他們肯定會將掩餘和鍾吾放了,他們倆也一定會投靠楚國……如此,出師有名,大王也就有了征伐楚國的名義。”
世界上許多戰爭與和平,其實首先都是源於在‘廟宇間’那些高層的運籌帷幄。那裏是無形的智謀與思想的推演與交鋒,之後,它們才演變成了物質能量的波瀾壯闊。
孫武說的沒有錯。當闔閭派出的使者出使徐國與鍾吾國,向他們的國王要掩餘與燭庸的時候,他們兩國的國王都暗地裏將他倆護送出了他們的國家。接著,掩餘與燭庸一起逃向了楚國。而楚國也非常高興的接納了他們。
為此,闔閭就有了更好的借口攻打楚國。接著,一場大戰也就這樣自然而然的大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