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山陰的地方,前麵出現了一條羊腸小道,道路極窄,是以前開車時候沒到過的地方。
由於時間還早,我也不知道現在該去哪裏,便下意識的改道往這條小路前進。
誰知小路越走越寬,在樹木掩映之間,竟然出現了一座麵積不小的院落。
院落的門大開著,有些工人模樣的師傅,正在出出進進運送一些漢白玉的石料。似乎裏麵正在進行修葺工作。
等我靠近這間院落,看的更清楚了。院子門口掛著一塊嶄新的牌子,上麵寫著“文物保護單位”的字眼。
我暗暗覺得奇怪。距離這裏不遠的山上,就是西山八大景。毫無疑問那裏肯定藏有有不少文物。而這山腳下已經靠近周圍村民們的生活圈,怎麼也圍起來說是文物古跡?
這裏既不是寺廟,也不是道觀,更不是什麼遺址遺跡,難道是哪位古時候的名人故居不成?
我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就近找了一位正在傾瀉滿車石料的老鄉,詢問起來。
這位老鄉咧嘴一笑:“我們這裏以前都荒著,沒什麼外人來,就是因為有這兒的幾座明朝的墓碑,看著挺不吉利的,小孩兒都不敢亂跑……”
“去年的時候突然來過一批專家,說是搞考古研究,從墓碑邊上發現了一座明代的古墓。這古墓裏麵可邪乎了,整間墓室裏麵就有一個特別大的石棺。開石棺的時候咱們可都親眼看見了,那屍體不光衣服穿戴的整整齊齊,身上還濕乎乎的,好像屍體沒死多久似的!”
這位老鄉似乎興致很高,開始口沫橫飛:“專家說那具屍體是什麼罕見的濕屍,有重要的考古價值。邪門著呢!這屍體身上穿著的可是整齊的金黃色龍袍!連專家都看不準了,都說特別值得研究!”
“所以啊,為了保存這屍體,政府就地建了一座小型的博物館。我們村子裏麵正在給那幾座墓碑翻新,再過段時間,就可以對外開放了。”
“你們外麵過來的,可以趁著現在還不收門票,進去參觀一下。這可是罕見的古墓啊,太特殊了,誰來看誰值了!”
我下意識的點了點頭,不知道為什麼這位老鄉要格外的強調“特殊”兩個字。
我對古屍什麼的沒啥興趣,但卻知道大哥做的偏門生意與這些相關。冥冥之中,我說服自己,將腳步挪進了院落之中。
院落裏麵正對著大門的地方是一條青石路麵,正對著一處高大的漢白玉門廊,兩邊各有幾對石人石獸,不過已經殘破了,顯然經過了不少的年頭,是貨真價實的舊東西。
漢白玉門廊內側,應該便是剛才那位老鄉說道的漢白玉墓碑了,十分的醒目。
而這條青石的路麵的一側,則是兩排美觀的平房,掛著“陳列室”的牌子。想必裏麵會是些展出的文物之類。
大概因為目前還沒有進行正式的營業,這些陳列室的大門都緊緊地閉著,似乎還上了鎖。
我沒有猶豫,直接便朝著那門廊走去。越過門廊,來到了石碑跟前。
上麵的字跡居然還很清晰,我粗粗的讀過一遍,發現竟然是某位皇帝親自題寫的碑文。上麵大致的意思是說:這位入葬之人,生前曾經輔佐過三朝皇室,勞苦功高。生前享受二品官銜待遇,等等。而最為奇特的是,碑文上麵明確說明,這位入葬的前朝二品官員,竟然是一位管理內務的宦官。
這才明白剛才那位老鄉支支吾吾不肯明示,原來這座墓葬是宦官。一個太監的墳,如今被政府改成了博物館,好說不好聽。
不過,宦官入葬時身著黃袍確實罕見。這樣的常識我也了解,不管君王如何寵信於他,都絕不可能讓他下葬的時候穿上代表帝王權威與尊嚴的黃色衣袍。也難怪專家們認為這是個難以解釋的謎團。
我望著墓碑,正在反複琢磨這件稀罕事,忽然覺得脊背發涼。
緊接著,一道森森寒氣從身後襲來,架在了我的脖子上,甚至刺進了皮膚血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