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美國式英雄(二)(2 / 3)

然而,時間向後推到距今四千年左右的時候,地球冰川期早已經結束。

這段時間裏麵的白令海峽區域,卻是一片恣意的汪洋。以當時原始居民的能力來說,絕對不可能像是他們的祖先那樣通過冰原穿越大海。

換句話說,已經經過證實的那些誕生於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岩畫,在白令海峽這個天險條件存在的情況之下,絕對不存在沿著那道完美的半圓形通道傳播的條件。

正因為這樣,岩畫學術界才會出現曠日持久的,關於“同源”與“不同源”的爭論。

在這麼多年間,始終都沒有出現有力的證據證明這條傳播通道。所以亞洲與美洲岩畫“不同源”的理論漸漸的占據主導地位。

甚至有些分存於亞歐兩地,明顯風格完全一致的岩畫構圖要素,被某些專家說成是純屬巧合。

除此之外,岩畫傳播帶在美洲大陸自北向南傳播的觀點也幾乎被推翻。眾多的學者認為關於美洲的岩畫,反而是由溫暖的南方沿海,向著北方沿海傳播的。

因為隻有這樣的假設,才能將這些岩畫的類型風格和什麼的美洲瑪雅文明聯係在一起。

宋教授從還在國內的時候開始,便已經醉心與岩畫的研究。來到哈佛大學以後,更是浸淫多年,付出了無數的心血。

在他看來,橫貫亞美兩地的岩畫傳播通道是一種必然。但如果不是通過白令海峽,當時的居民又是怎樣遷徙的呢?

偶然的機緣之下,宋教授攤在桌上的世界地圖滑落在地,發生了比較嚴重的褶皺。

地圖上麵用筆勾勒出來的那條連接白令海峽的半圓弧線,發生了彎折。

宋教授心中一動:為什麼自己要始終圍繞這個半圓通道進行思考呢?有沒有可能自己最初的設想就偏離了軌跡,當時的居民是通過別的通道進行的遷徙的呢?

將地圖重新整理好之後,宋教授發現了這樣一件事情:之所以先前所有的設定都集中在白領海峽之上,是因為那裏是亞洲和美洲之間距離最短的點。

在白令海峽的南部,也就是環太平洋區域最北端的這塊範圍之內。海域之中,星羅密布著不少袖珍島嶼。

這片海域的總體寬度雖然遠遠的大過白令海峽,但是歸結到每座小島之間,卻遠遠沒有那麼遠的距離。而這樣分段的較短航海行程,也許是當時的原始居民可以完成了。

想到了這樣的觀點,宋教授異常興奮!

現在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前往這些太平洋區域最北部的海島上去搜集有力的證據。

如果那些海島上麵也有同類似的岩畫出現,則可以讓所有認為兩洲岩畫“不同源”的專家學者閉嘴。

然而,取證工作並非那麼容易順利。

前往那些小島的取證考古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很多小島目前無人居住,也沒有通航條件,隻能通過直升飛機前往。至於島上有什麼樣子的危險,更根本無從預料。

宋教授當時做的事情也和其他人一樣,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希望獲得資金和設備方麵的援助。而很快,支持宋教授的人就出現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他最為器重的學生喬納斯。

喬納斯無條件的支持自己導師的工作,並且由他背後的豪門家庭出資,租用了兩架最新型號的直升飛機。專門打上哈佛大學岩畫考古研究專用的英文標識,供此次考古活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