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走馬薦才(2 / 3)

“彧年少時,南陽何顒異之,曰:‘王佐才也。’”夜羽見曹操眼神閃動,顯然是聽說過荀彧之名,“我和左師在天下雲遊的時候,對於各地名人都曾經有過一番調查。現在就一並說與大哥知道,也好助大哥一臂之力!”

曹操點頭道,“何伯求與我昔年也有交往(何顒字伯求),我自知其人!他既然對荀彧有此評語,則其必定有真實才學!我定親自拜訪!但不知翔實還有何人要向我說明?”

曹操從夜羽話中之意知道夜羽的用意,夜羽既然自言無法呆在自己身旁替自己分憂,隻有向自己推薦可以替代的人才,他推薦荀彧的用意自是如此。而聽夜羽之話,顯然早有心意,所以才會對天下名士做一個全麵的調查,而這樣的事情並不是一日兩日就能夠完成,但夜羽的身份卻讓他有這樣的機會,因為隨著左慈雲遊天下的緣故,才能完成這樣的任務。

夜羽心中暗笑,所謂調查之事不過他的推脫之辭而已,他自是通過其他的途徑知道這些人的名字,當下不動聲色地將那些日後因為一部《三國演義》而被世人所耳熟能詳的名字,“潁川人戲誌才,東郡東阿人程昱字仲德,潁川陽翟人郭嘉字奉孝,淮南成德人劉曄字子揚,陳留平丘人毛玠字孝先等人,皆是隱居故裏,並未出仕者,大哥如果有心,自可以禮相聘,他們都胸藏經緯,遠勝我這遊手好閑之人,定能夠助大哥成就功業!”

夜羽和曹操所說的,都是一些比較著名的謀士和政治能手,他聽曹操說自己缺少謀主,自然要針對性地向曹操推薦這樣的人才,所以才在心中推敲良久,才說了這麼幾個名字。當然,夜羽是將某些已經在各方任職的人才所剔除的,比如荀彧之侄荀攸,雖然也是曹操後來的謀士團中的重要覺得,但眼下正隨著董卓到了長安,日後還因為和何顒等人圖謀誅殺董卓而被下獄,直到王允聯合呂布殺死董卓後才出獄,然後跑到荊州去,最後因已經迎取獻帝到許都的曹操一封書信才成為曹操的部下。如果眼下夜羽就將荀攸介紹給曹操,自然是個大笑話,饒是如此,他剛才向曹操推薦的數人之中,也大部分都是行蹤不定的角色,至於曹操如何將他們一一征辟,那就要看曹操的本事如何。

依當時的天下形勢來說,董卓挾持漢朝少年獻帝西遷至長安後,隻留下其部將徐榮,李傕郭汜等人抵抗關東聯軍的進攻,少年獻帝既為董卓傀儡,則在董卓的一手掌控之下,其令不能出朝廷。關東聯軍雖然名義上號稱“討伐董卓”,但除了曹操是真心實意之外,其他人都各自在心頭算著小九九。雙方對峙時間一久,關東軍方麵就會自動解散。

因為被董卓所掌控的朝廷無法對地方上的軍事力量取得強有力的控製的緣故,地方各郡縣的最高官員就擁有了很大的獨立性質。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地方上的軍事力量就可以在與董卓相對抗的名義之下,公然不聽從朝廷的命令,從而演變成割據之勢。

雖然說原先益州牧劉焉提出的州牧製度是開東漢末年割據勢力之先河,但董卓亂政,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亂世之源。

曹操在夜羽的步步逼問之下,終於坦白自己是看破了這樣的局勢,決定獨立發展自己的力量,所以才會要求夜羽留下幫忙自己壯大實力,但夜羽卻隻向曹操推薦那些在曆史上比較著名的謀士。

這一時期的謀士不乏眼光高明者,自然也會像曹操一樣看透局勢,從而決定投靠能夠讓自己建立功業的主公,以幫助主公出謀劃策,隨著主公事業的成功,從而或者為了自己個人,或者為了天下蒼生謀求出路。

因為曹操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的表現,會得到某部分依舊忠心漢室士人的賞識,也容易較其他人更有號召力;至於後來雖然揮軍攻入雒陽的孫權比所有人包括曹操的表現優越許多,但孫堅畢竟是江東人氏,無法取得中原士人的認同感覺。

夜羽自然清楚這點,所以才會安心的跑路,去完成自己的打算和目標。

曹操將夜羽所言姓名一一記在腦海深處 ,不由地喟然歎道,“翔實確是有心之人!”

夜羽輕輕咕噥一聲,微聳肩膀輕笑道,“不過是習慣而已,我這個人每到一地後,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打聽他人的秘密。對了,大哥對張魯感覺如何?”

“並無太多了解!”曹操點頭道,“不過他父親張衡既然會煽動五米道在漢中和張角謠相呼應,定也是野心勃勃之人。但眼下五米道卻是以當年張衡的大徒弟張修為師君,所以張魯反而不為世人所知,我若非與劉益州有聯係,也不知道張魯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