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揮軍漢中(中)(1 / 3)

夜羽口中所說“板楣蠻”,乃是指揮居住在兩川境內的一個巴夷少數民族。“板楣蠻”本是先秦時期巴國被秦國滅亡後,巴國人逃遁到山區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少數民族,秦漢時期,以其崇拜白虎被稱為“廩君種”,或以使用武器特征稱為“板楣蠻”。“板楣蠻”是指總稱,因其居住地域的不同,還可以細分南郡蠻、武陵蠻、婁中蠻、澧水蠻與中沔蠻(屠山蠻)等。

巴人性格彪悍,作戰極其勇猛,曆史上就曾有從武王伐紂,有“歌舞以淩殷人”戰鬥史。秦朝末年,閬中巴人領袖範目率七姓巴人組成漢軍前鋒,助劉邦“還定三秦”,因而被劉邦封以建章鄉侯、慈鳧鄉侯、渡沔縣侯表其功勞,由此獲得“亡秦範三侯”的美稱。因巴人為漢朝建立所立的特大功勳,劉邦建漢後對以範目為首的巴人“複其渠帥羅,樸,昝,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賦,餘戶乃歲入,錢口四十萬。”

但隨著王莽篡漢立新朝之後,天下陷入混亂局麵,當時蜀中之地的漢人豪強都紛紛派軍進入巴夷人的聚居地掠奪巴人以為奴婢,遂激起巴人的激烈反抗,而巴人也由此被改稱為“板楣蠻”。劉秀光複漢朝之後,在政治上經濟上都嚴重依賴地方豪強集團,“板楣蠻”和漢人豪強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屢屢起兵反抗。劉焉入川之前,馬相趙祗率領益州民眾號稱“黃巾”,巴郡(今重慶)的“板楯蠻”也參加他們的起事。

因此當張魯和眾人聽到夜羽提出能夠利用“板楣蠻”和漢中郡地方守衛軍隊的矛盾之時,雙眼都不由地為之一亮,此計絕對可行。

張魯沉吟片刻後,道,“先父在世之時,曾經深入各枝‘板楣蠻’居住的地域傳播我正一道教義,勸化民眾,並以精湛醫術救治過許多‘板楣蠻’人,所以我正一道也有為數不少的來自‘板楣蠻’的普通教眾,甚至就連‘板楣蠻’首領如杜濩、樸胡、袁約等人,也與我正一道一向關係良好。翔實如此一說,我倒是想起他們確實對漢人豪強並無好感之意!”

“我倒不知此事?”夜羽聞眼訝然望了張魯一眼,詢問道,“但不知公祺與杜濩、樸胡、袁約等人關係如何?請務必如實回答,須知你的答案可能關係到我們能否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漢中郡!”

張魯微微一笑,道,“先父在川中傳道之時,我一直跟隨在他身旁,所以與他們都十分熟悉。而且因為他們對先父心存敬意的原因,對我也十分友善。我行往中原之前,就有一段並不短暫的時間是在他們之間度過的!”

夜羽嘴角露出一絲笑意,逐漸擴展為燦爛笑容,沉聲低喝道,“如此一來,我們成事的勝算又增加不少!閑話少說,等我和公祺到劉焉處借得兩千精兵之後,立即動身趕往杜濩、樸胡、袁約之處,好好對他們給個利義共誘,讓他們知道將來的漢中郡就是我們正一道當家做主了,而漢中郡之主正是公祺你,由不得他們不興奮萬分地自願派兵協助我們!”

“是!”張衛帶頭與眾人一起轟然應和道。

夜羽環視在場所有人洋溢著興奮神色的臉龐,暗忖張魯既然在“板楣蠻”之間居住過一段頗長的時間,定也是像自己和張修一樣,打過攻取漢中為根據地的主意,隻不過是苦於找不到最好的機會而已。畢竟以張魯的才智和決心,能夠想到此點也是輕而易舉之事。

而張魯因為遇到左慈的緣故,在左慈推薦自己的情況下,亦因自己與之交談的一番話,更加堅定了信心,所以才急不可待地結束雲遊天下的行蹤,同自己一起返回益州,共謀大事。

所以嚴格來說,自己在這件事情僅僅是起到了催化和推進的作用,事實上即使沒有自己,曆史上的張魯和張修兩人也會在劉焉的指示之下,揮軍攻取漢中郡,然後五米道發生內訌,張魯殺張修,最後成為真正的漢中之主,直到曹操一統中原之後,在曹軍大軍壓境的情況之下投降曹操,舉家遷往中原傳道,使地五米道成為全國性質的宗教組織。

記載漢末到南北朝文人雅士逸聞的《世說新語》上就有記載,一代書聖王羲之,就是極其虔誠的五米道信徒,在突發重病的情況之下,其家人因沒有邀請五米道的大祭酒為王羲之治病,遂被得到消息趕到王家的五米道大祭酒訓斥了一頓後直接離去。一代書聖,終因搶救不及時而逝世。

這樣的事情可以說明五米道日後在朝野的興盛,以及其巨大的影響力,而之所以日後五米道有這樣的成就,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張魯攻取漢中郡並以之為根據地後,不僅推行溫和的統治手段大力吸引普通教眾,而且在編撰出《道德經》的注釋本《老子想爾經》之後,逐漸地將五米道教義從較粗糙過度到較完善,而《老子想爾注》也成為中國道教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