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貪官,除汙吏,滅豪強,迎接五米入漢中。
開糧倉,均分田,皆平等,張魯到來民開懷!”
漢中郡境內突然開始流傳出這樣不同尋常的口號。而這,正是夜羽所謂的奇計。
張魯以為無法派上戰場的那分布民眾,在領取了足夠的幹糧之後,被召集在一起。張魯先是通過一番演講表明了自己率領五米道攻取漢中郡的決心,以及如果成功攻取漢中郡之後將會采取保護普通百姓利益的一些措施,比如開倉放糧,甚至還有在沒收漢中豪強之後,會將沒收所得的田產重新劃分給因被豪強兼並土地而一無所有的普通百姓們。
眾人聽到張魯的演講之後,頓時神情激揚,在心情異常興奮的狀態之下,不知是誰先開頭,一起高呼著要跟隨張魯部隊上戰場殺死那些害地自己家破人亡的貪官汙吏們,一發而不可收拾。
張魯見狀暗思夜羽之話果然大有道理,當下急忙將眾人激動萬分的情緒壓下之後,按照夜羽所言,一一分配他們能夠完成的小任務。
於是,在分得足夠幹糧之後,一部分百姓悄悄地返回自己的故鄉,在自己所認識的人群之間,開始替張魯進入漢中做起宣傳活動,而其主要內容,正是那兩句“殺貪官,除汙吏”的口號。
正是因為如此,僅僅數日之後,“殺貪官,除汙吏”的口號,在漢中郡境內飛速傳播開來。不僅引起了漢中豪強的極大震驚,也在漢中郡下層階級內部引起強烈反響。
自秦末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之後,到張角三兄弟以太平道為組織發動“黃巾”起義,農民起義不下數百起,但提出如此鮮明口號者,絕無僅有。
陳勝吳廣不過是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激勵眾人反抗暴秦統治,張角三兄弟也僅是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吸引民眾,至於其他大大小小有組織或無組織的農民起義軍甚至連宣傳口號都沒有的也不在少數。
劉秀的東漢王朝是在南陽、潁川、河北等地的地主豪強、官僚集團支持下建立的,故此雖然知曉各地豪強兼並普通百姓土地的行為對朝廷的危害性,也曾經頒發“度田令”,意在遏止土地兼並的行為,但在眾多豪強的聯合反抗甚至以武裝叛亂的情況之下,最後不得已地隻能不了了之。所以東漢一朝,土地兼並的情況異常嚴重。
因豪強地主激烈的土地兼並行動,從而導致莊園經濟發展迅速,大批農民在喪失土地之後,淪為農奴或者流民。漢末仲長統(公元179-220年)在其名著《昌言》中就有指出:“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豪強地主莊園因在經濟上一般都能自給自足,同時也擁有規模不等的私人武裝,於是部分豪強甚至還設立刑法,對中央集權的離心傾向也日益加劇,遂成漢末割據之源。
普通農民一旦喪失土地淪為豪強的附屬農奴之後,不僅在經濟上和人身自由上都沒有絲毫的獨立性,就連生死大權都操控在豪強之手;而流民被迫背井離鄉,生活也毫無保障。
淪落為農奴和流民的普通百姓對社會日益不滿,自然而然地起來反抗。所以張角能夠以太平道為組織,聚集四方心懷不滿的農奴和流民起兵反抗朝廷。
夜羽是通過左慈以及王越張魯等人的描述之後,才對這一現象有所了解,才發現原來在之前的所有農民起義部隊都沒有對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自然而然地將前後事情在心中相互對照之後,才向張魯提出“均分田”這樣的口號建議。
雖然夜羽心知一旦張魯攻取漢中郡之後,開始真正實行“均分田”政策的話,肯定會因觸及到漢中豪強根本利益的原因,而必定會遭受到他們的激烈反抗。
但夜羽同時也因為各種原因,才下定決心不計後果地以此方法協助張魯攻取漢中郡。
他以自己所知的曆史事實為坐標,知道張魯在成為漢中之主後,並沒有依照漢朝製度設置官吏,管理漢中郡,而是以五米道教義教化人民,以教內祭酒管理地方政務,建立起政教合一的獨特政權。除此之外,張魯還和仇視漢人豪強的“板夷蠻”各首領杜濩、樸胡、袁約等人關係密切,從這一係列的事情來看,張魯入漢中郡之後,漢中郡原先存在的豪強必定是遭受到其大力的打壓。
所以,夜羽才會沒有絲毫顧忌地將原本不屬於這個時代的口號提出來,以助張魯盡量以最短的時間攻取漢中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