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恭候大駕(2 / 3)

董卓大喜過望之下,立即命令擺下宴席,召集百官,當著百官的麵,讓其手下涼州壯健者表演了場活生生的屠人事件。麵對著被利斧斷斬手足,鋼針鑿破眼睛,小刀割下舌頭的慘烈情景,甚至於將活人硬生生地手腳綁起後扔入鍋中縱火燒煮。

幾乎所有人都在那讓人感覺驚心動魄,淒慘難忍的哀號聲中不由自主地垂下雙眼,渾身顫抖不已,即使麵對滿席珍肴也難以下噎,甚至連舉著的勇氣都喪失地無蹤無影。

偏偏董卓不僅能夠臉色如常的談笑風聲,甚至還不停地使部下向眾人頻頻勸酒,若有不同意者,立即怒聲漫罵,譏諷其膽小如鼠。

經此一事,朝中百官見到董卓之時,眼中全都不由自主地露出恐慌神色。

董卓對此絲毫不以為然。

李儒屢次勸說董卓務必稍微收斂些許,省地激起眾憤,反而不妙。

董卓對此狂笑不已,“那班孱弱的士人們,當年連無能的宦官都鬥不過,憑什麼能夠與我相鬥?隻要控製京城的軍隊一天還在我之手,我想如何高興便如何高興,他們若非是我,眼下隻怕仍舊被那一紙‘黨錮令’壓地永遠翻不了身罷了。”

桓靈年間,竇武李膺陳蕃率領士人與宦官爭權,不敵之下,殘遭宦官迫害,更鼓惑天子頒發“黨錮令”昭告天下,誣陷士人,使眾多士人終生無法入仕。

從孝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到孝靈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短短十見時間,先後兩次的“黨錮之禍”,讓士人集團元氣大傷。

董卓入京,手握重兵,挾持天子,在李儒的建議之下,為拉攏士人,於是便讓天子下昭宣布廢除“黨錮令”,邀請素有清明的士人重新出仕,入朝為官。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蔡邕禁不住董卓三番四次的邀請,想要舉家搬遷躲避,卻不得不在董卓放話若不入朝便滅你全家的狠話之下,不得不入朝為官。

一定程度上來說,董卓雖然是為了拉攏人心,卻在客觀上促進了士人集團勢力的開始複蘇。

同時董卓不知道出於什麼心思,開始驅使民夫,開始在長安城郊修築郿塢,儼然一座小長安城。

董卓舉家遷入郿塢,並且在郿塢的倉庫中屯積多達足夠郿塢駐軍使用二十年有餘的糧食;又挑選民間少年美女八百人郿塢,以滿足自己的無度荒淫。至於其一生掠奪的金玉彩帛,珍珠寶物更在在寶庫內堆積地不知其數。

這樣一來,董卓住在郿塢時間遠遠超過其在長安處理軍務的時間,時常是心滿意足地在郿塢一住就是半個月後,這才返回長安處理軍務。這還是指剛剛開始的時候,到了後來,更是一多月才有那麼一次動身返回長安的機會。

其餘時間,都是由留在長安城的李儒和呂布代理。

李儒管政監察百官,呂布管軍處理軍務,

一旦聽說朝中某位官員有謀反之意,董卓立即第一時間下令讓呂布將之處死。司空張溫等人就是因此無辜地於莫名其妙的罪名之下。鬧地朝中百官,人心惶恐,唯怕董卓稍不順心,就拿自己問罪。

溫侯府,書房。

董卓自到長安後,又派人建了一座新的府邸送於呂布。

張遼望著書桌後麵呂布雄偉如山的矯健身姿,心中湧動無法遏止的敬佩之意。

自己有幸跟隨在這樣一位無益無雙的君主身旁,實在是身為武人的榮幸。

他是雁門馬邑人,本姓聶,是聶壹的後人,為了避乖辟怨,這才改張姓。少年之時就在長城外邊塞一帶孤身遊曆,勤修武學。一次在追殺馬賊的過程中,他貪功冒進追進馬賊巢穴,結果遭遇埋伏,身受重創。

同樣在塞外修煉武學的呂布正好跟蹤那批馬賊到達巢穴,經過一番殊死搏鬥,最終擊成功殺馬賊首領,同樣的,把張遼從鬼門關拉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