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重返長安(1 / 2)

呂布和王允已經得手。

董卓既滅,李儒勢必受到牽連。

徐晃是奉李儒之命,前往洛陽尋找夜羽。

夜羽卻是因為察覺到呂布的特殊身份,才會與徐晃一道重新奔赴長安。

但眼下,一切形勢大變。

董卓已完,長安大亂,這才有無數民眾出逃,想往關東避禍。

一群從夜羽徐晃身旁經過的百姓邊走邊談,內容卻是與王允在成功誅殺董卓後,性情大變,茫然不顧朝中百官的一致請求,執意將蔡邕下獄的事情。

夜羽暗歎一聲,王允此著大失人心,同時也加速的李傕郭汜等董卓殘餘勢力的謀反之心。

蔡邕是在董卓流露出脅迫之意的情況下才被逼無奈加入董卓門下,而且即使如此,他也處處規勸董卓行事以仁義為本,董卓為了表示賣麵子給給這位天下聞名的清流,某些時候確實大改原先的暴虐。

比如當董卓門客欲尊董卓為尚父之時,董卓問於蔡邕,蔡邕以關東未平,天子未還舊都雒陽為由,勸止董卓;又初平二年六月,地震,董卓問蔡邕,蔡邕以天人感應說勸導董卓,董卓也言聽計從,不再譖越乘坐代表帝王身份的金華青蓋爪畫兩轓華車,而是改乘普通大臣規格的皁蓋車。

直至董卓被殺,蔡邕隻因思董卓知遇之恩,又感慨世事無償,於王允籌辦的慶功大會上不過輕聲一歎,卻被王允以同情董卓的罪名下獄。

夜羽和徐晃兩人無奈地立在官道一側,眼望絡繹不絕的百姓牽妻攜子從眼前而過,兩人心頭一時之間竟然有種進退不得的茫然感覺。

兩人相繼詢問了數批人後,得到的消息全部大同小異,除了幾條不大不小的謠言外,都與董卓伏誅,蔡邕下獄有關。

但那條有關王允不顧朝中百官勸阻,隻要不肯寬饒董卓餘黨李傕郭汜等人的傳言,還是引起了夜羽的注意。

一切都在按照原先已經預定的曆史劇本上演,好像一駕行駛在固定軌道上的列車一樣,並未偏離鐵軌。

夜羽和徐晃在商議一番之後,分道揚鑣。

徐晃按照李儒事先的命令,趕赴涼州投奔李傕郭汜。

夜羽在官道彷徨良久,咬咬牙齒,直奔長安。

長安城的警備兵力,比夜羽上次進入長安城的時候,增強了數倍。

進出城門的每個行人,都要經過一番嚴厲的盤查,確定身份之後才能放行。

夜羽倒是個身家清白的人物,在說出自己是來長安英雄樓尋人的目的後,被守衛士兵很爽快地放入城中。

不過夜羽也心知肚明,不用多少時間,呂布和王允兩人就會立即知道自己已經來到長安。

也不知道拓拔野有沒有把自己來長安的消息,通告呂布。

柳子楚見夜羽去而複返,大為驚訝。

以時間計算,夜羽在雒陽還沒呆足兩日,就匆匆忙忙地與徐晃一起動身。

柳子楚身在長安,自然對長安的變故一清二楚,立即詢問夜羽是否為董卓伏誅一事而來。

夜羽苦笑一聲,將自己關於呂布身份的疑惑一一告訴柳子楚。

饒是柳子楚沉穩過人,聽了夜羽的話後也大吃一驚。

若夜羽推測正確,等若整個大西北直落鮮卑人手中,中原也因此而失去了屏障。

隻要鮮卑人完成內部一統,即刻可以舉重兵長驅直入中原。

夜羽聽完柳子楚的擔憂後苦笑一聲,抱著腦袋直言自己需要調養精神,直接跑到臥室蒙頭大睡。

他自和徐晃分手後,馬不停蹄地趕路,從沒合過一眼,待趕到長安城時,精神疲乏至極。

夜羽一覺直到二更時候,醒來時卻見柳子楚靜坐在臥室中方桌旁。

柳子楚見夜羽醒轉,沉聲詢問夜羽此次來長安有何打算。

夜羽苦笑搖頭。

柳子楚剛要追問,驀然心中一動,起身拉開房門。

呂布雄偉無匹的身軀,沉穩如山地屹立在院子之中,見兩人目光掃來,英俊的臉龐露出淡然一笑,若有所思道,“我原本以為自己己是低估柳兄,想不到柳兄的身手比我想象的還要高明幾分!”接著招呼夜羽道,“翔實竟然肯重回長安,實在大出我的意外。”

夜羽身影閃出臥室,至呂布身前兩丈外站問,雙目直視呂布,道,“敢問溫侯,李儒呢?”

柳子楚飛身至夜羽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