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投誠事宜(上)(3 / 3)

曹操微微一笑,詢問道,“卻不知道翔實與張寶所賭何事?連張寶都不得不願賭服輸?”

“我不過是將日後他仍然存活在世的消息一旦泄露後,會引起各方人士的不同反應,誇大了一點後向張寶說明。”夜羽點頭答道,“張寶經曆過當年之事,自然知道我所言非虛,所以才會答應我的賭局。不過,”然後稍微停頓了片刻,沉吟道“張寶答應讓麾下百萬黃巾軍向大哥投誠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民屯製。”

曹操一楞,訝然道,“翔實須知我並無實施屯田製的條件?”

夜羽嗬嗬一笑道,“大哥若有百萬黃巾在手,就是世上最讓人難以抗拒的力量哩!”

曹操是因為陳宮等人迎入濮陽,立為新任兗州刺史。

若是曹操手中兵力不足以威懾濮陽和兗州境內的各地士族和豪強,那麼日後推行自己的政策必定會受到多方的阻撓。

他若要完成自己的壯誌雄心,就必須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將一切反對的勢力全部壓製下去。。

隻要以民屯製為前提,招降眼下兗州境內的百萬黃巾軍,曹操就足以讓自己的暴漲上一個台階不止。

即使這百萬黃巾軍中大半是老弱婦孺,青壯年的人數依然有數十萬;這數十萬青壯年雖然不可能被曹操完全編製為精銳士兵,但隻要能夠吸收其中最強盛者,亦足以讓曹操手中掌握的精兵翻倍不止。

剩餘者可以在推行屯田製的過程中,獲得一定數目的土地,然後進行生產,按一定地比例,為曹操的部隊提供糧草供應。

原本曹操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的時候,因農業連年歉收,又遭遇蝗災,導致了軍中極度缺糧的情況下,才接受棗祗的建議,以任峻為典農中郎將,推行屯田製,籌集軍糧。

數年之後,屯田有成,曹操軍中不再有缺糧之憂。

原本曹操推行的屯田,凡是屯田之民,向政府繳納的收成比例較高。但當時百姓因為自己原先擁有的土地在各地士族和豪強的土地兼並中被侵占,因此對於能夠重新擁有一塊土地頗感振奮,也顧不得一年收成大半進入曹操軍隊的口袋。

但眼下夜羽因為已經成功協助張魯攻取漢中郡,遂以漢中郡為曹操軍的後方大糧倉。

漢朝時因為長江中下流域的江東之地,並沒有得到全麵的開發,許多地方甚至還被冠以“蠻夷之地”的名號。相反黃河流域一帶早就是中原文明的活動區域,因此已經得到完全的開發,經濟和糧食生產都遠遠超過江東。

漢中郡也正是因為開發較早的原因,是當時天下聞名的米糧之鄉。

夜羽因已經助曹操以漢中郡為後方糧倉,所以建議曹操將屯田製中向屯民的收成比例大幅度地降低,如此一來,對失去土地民眾的吸引力就更加巨大。

而夜羽之所以這樣建議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與張寶在當時黃巾軍已經攻陷的轄區內推行的政策大有關係。

張寶吸取張魯在漢中郡推行的政策,雖然在戰事期間,亦開始逐步地派人沒收轄區內士族和豪強門的大匹土地,然後又組織起那些黃巾軍家屬中的年老體弱者,身強體壯的婦女等開始恢複生產。

若曹操一旦開始全麵接受原先被黃巾軍攻陷的郡縣,如果第一時間就沒收已經在張寶手中分發給民眾的土地,還以那些士族豪強,無疑會激起民眾的不滿情緒。

如果民眾的逆反情緒高漲,卻又被有心人利用的話,那麼他們就會又重新變成黃巾軍,攻擊各個郡縣——這是夜羽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景。

因為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景,無異於說明是他夜羽欺騙了張寶,欺騙了百萬黃巾軍。

如此重大責任,任誰都會不住地被自己的良心拷問不休。

嚴重者最終甚至會因為這種無止休的內疚感而崩潰。

即使夜羽,也無法例外。

況且夜羽又是一位感情遠比尋常人更加豐富的性情中人。

夜羽將前因後果向曹操做了詳細說明之後,曹操霍然哈哈大笑,直道自己已經明白夜羽的心思,並表示絕對不會辜負夜羽的期望,明日將一道和夜羽趕往東阿,接受張寶和他麾下百萬黃巾軍的投誠。

兩人握手相視而笑。

次日一早,曹操和夜羽兩人聯手,將戲誌才等人的疑惑悉數駁回,然後當眾宣布自己離開壽張,奔赴東阿的期間,將一概軍事由夏侯惇和戲誌才兩人共同負責,然後和夜羽,張思玉,周倉一同起身,前往東阿接受張寶的投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