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君!無中興之主。即使帝室之胄中能夠出現光武帝那樣的雄才,那人也成不了光武,而隻能是子嬰,終究無法挽回漢室滅亡的悲劇!”
“此天數也!人如何能與天強爭呢?”
夜羽雖然侃侃而談,內心卻感覺鬱悶非常。
自己是知道曆史進程的,偏偏卻在和諸葛亮徐庶的辯論中毫無用處。
若要取得這場辯論的勝利,隻能依靠點點滴滴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作為證據,然後輔助其他的一些理論,從而如果能夠推翻兩人的觀點,才能夠算是勝利。
突然之間,他感覺到以前看書時那些主角們渾身上下肆意散發出來的王霸之氣是多麼地讓人向往。
隻要虎軀那麼輕輕一震,王霸之氣自然而然地散發而出,彌漫全場,讓在場所有人都感覺到眼前一亮,緊接著都爭相恐後地撲道自己身前,哭喊著要作自己的小弟,當自己的部下,那是多麼誠信如意的一件事情啊。
與自己這樣費盡心思,磨破嘴皮地和他們爭辯不休相互比較,那些穿越到異世界的主角們,實在是太有才了。
也太讓人羨慕了。
況且自己即使最終能夠贏了這場爭辯,諸葛亮徐庶兩人對自己另眼看待那是毫無疑問的事;但同樣的,他們也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成了最強勁的對手之一。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念,並且會為這理念而付出,而拚搏。
而且,每個人的理念一旦形成後,將會很難有所改變。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句歇後語,就能夠很形象地說明了一個人固守自己理念的情景。
徐庶希望自己能夠在劉備帳下輔助劉備複興漢室,雖然是迫不得已才至曹營,但卻不願意為曹操籌謀劃策,便是他對自己理念的堅持。
因為理念具有唯一性,獨立性,永恒性的三大特征。
隻有誌同道合者,因為理念接近的原因,才能夠順理成章地走到一處,為相同的目標而奮鬥。
當某個人試圖以自己的理念,去影響另外一個人持有與自己理念大不相同的人的時候,將會遭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
東漢末年,就是這麼一個不同理念發生大碰撞的時代。
就如眼下夜羽和徐庶諸葛亮的辯論,就是他們在對自己理念的詮釋,然後因為相互間的不同,而產生了矛盾。
夜羽正要重新大展口舌的時候,心中驀然一動,轉頭望向大廳入口處。
一位大約十一二歲年紀,麵容樸實的少年,匆匆踏入大廳,朝眾人所在的位置行來。
諸葛亮長身而起,迎向那少年。
那少年神色頗為焦急,朝諸葛亮叫聲二哥後,疾聲道,“叔父著我找你回府!”
夜羽心思轉動,從這少年對諸葛亮的稱呼中知道了他的身份。
是諸葛亮的三弟諸葛均!
徐庶和孟建石韜同時起身至諸葛亮身旁。
諸葛亮轉身麵向夜羽,雙眸神采轉動,油然歎息道,“足下談吐言行,皆非常人能比,十分高明!可惜我不日就要隨叔父前往豫章,無法聆聽足下高見,實為可惜。”
夜羽笑道,“若孔明不嫌棄我嘮叨,我可跟你一同至豫章!”
諸葛亮輕啊一聲,臉上露出不能置信的神色。
不僅是他,就是徐庶孟建石韜三人,臉上神色也是怪異至極。
夜羽宛爾道,“卻是說笑!孔明勿要當真,在襄陽呆上一段時間後,我要入蜀一趟!自是無法隨你至豫章!”
諸葛亮四人對夜羽的玩笑反應一致,同時露出哭笑不得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