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北巡木蘭(1 / 2)

僧王戰敗的消息傳入圓明園,朝廷大亂,鹹豐帝召集肱骨重臣密議。

“僧王兵敗,洋人不日即將進攻京師,爾等有何良策?”鹹豐帝焦急的問到。

“八裏橋被破,京城已不可守,為社稷慮,請聖上出京暫避。”怡親王載垣說到。這載垣一直主戰,又是他帶頭將巴夏禮等人囚禁,如今戰局失利,他便先喊著要跑,實是無恥。

“不可!”工部尚書倭仁說到。“僧王雖敗,但我大清根本未傷。如今豐台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仍然有精兵三萬,滿蒙漢八旗與綠營兵也有十餘萬,便是十個換一個,也可一戰,為何要走?況且,不出十日,魯、豫、陝援軍便至,到時侯,上下一心,內外夾擊,定可剿滅洋夷。”

倭仁是出了名的死硬分子,要按他的想法,那就得讓鹹豐帝上前線督軍。眾人對他的脾氣十分了解,對他的主戰宣言也並不感到驚訝。

“天子乃社稷根本,聖上乃大清基石,隻要聖上無虞,則大清穩如泰山。萬歲爺暫避敵鋒,此策實為最佳!”肅順說到。

話畢,王公們紛紛附議。這些大人們,都為了自己小命著想,死守在這裏,萬一洋人破了北京,他們可就危險了。

“天子擅離京城,到時候,京師守軍,失去統一指揮,再加之士氣低落,恐怕更難抵擋洋人。”倭仁說到。

“無妨!如今正是秋獵時節,聖上可以用去熱河圍獵的名義北上,那就不會影響軍心。到時,京師再留一人監國,指揮統一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肅順力主北逃。

倭仁被肅順氣得胡子直顫,卻說不出話來反駁。

這時,一人顫顫巍巍的站了出來,眾人一看此人出班,都樹起了雙耳,準備聽他是何意見。此乃是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祁寯藻。他為道光,鹹豐兩代帝師,尊崇無比。

“聖上,離京之事萬不可為啊!北京城高池深,擁兵近二十萬,完全可以一戰。若是棄京而逃,聖上該如何麵對祖宗啊!將黎民百姓留給洋人,聖上又有何麵目麵對天下臣民啊?”在鹹豐帝的麵前,隻有他才有資格以訓斥的語氣說話。

看到鹹豐麵色微紅,祁寯藻繼續說到:“再說,若是北巡,京師必定留一人鎮守監國。聖上年紀尚輕,皇長子剛五歲而已,必定隻能留諸位近支親王監國。恕老臣不敬之罪,這位被留下的監國親王,若是無能之輩,如何能夠指揮千軍萬馬?到時候,恐怕京師不保。不過,這還算為害尚淺。若是監國之人為一有才有能之親王,由此人掌管京師防務,代天子行征伐之權,他日恐尾大不掉,王權淩駕皇權之上!”

聽了這話,鹹豐帝臉色也不好看。鹹豐心中也不想據守北京,他讓群臣出謀劃策,就是希望將逃跑的責任的推卸給他們。但是,聽了祁寯藻的話,鹹豐猶豫了。

一直以來,鹹豐就對近支親王十分防備。大清祖製,曆來都有任命近支親王中的有能之輩出任各部尚書和軍機大臣的習慣。但是,到了鹹豐一朝,幾個近支親王卻連一個差事都不委派,這些王爺就是每個月去內務府領幾千兩銀子,然後日日鬥雞遛鳥。

鹹豐素來就猜忌這些兄弟,這次聽到祁寯藻提出親王攬權的弊端時,鹹豐帝本來堅定的逃跑之心都動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