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激戰圓明園(1 / 2)

北京城內的恭親王奕接到了洋人強硬的回信,連忙召集留守的諸位大員來討論該如何處理。

此刻,還留在北京的重臣有恭親王奕、九門提督文祥、東閣大學士桂良、兵部尚書陳孚恩、禮部右侍郎兼內務府大臣寶鋆。僧格林沁和勝保也留在了北京,不過因為通州和八裏橋兩度戰敗,兩人都被免了職,沒有資格再參加高層會議了。

至於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北京城裏多的是,不過也沒有差事,也無權參加高層會議。

真正掌權的這五位大人聚在恭親王府中密議,聽了傳回來的口信,兵部尚書陳孚恩先怒了:“這洋人也太過霸道!要是讓他們進了京城那還了得?!”

不但是陳孚恩怒了,就是一直主和的奕和桂良也感覺洋人提的條件簡直是漫天要價。如果讓洋人進了北京,萬一他們起了歹心,想要謀取大清江山,那該如何是好?

“讓洋人進京如同引狼入室,此事萬萬不可!”九門提督文祥說到。

“不答應洋人入京,洋人就要去攻圓明園啊!諸位大人趕緊先想個應急之策也好,再晚,恐怕就來不及了!” 禮部右侍郎兼內務府大臣寶鋆(念雲)說到。

眾人低頭考慮半響,最後九門提督文祥說到:“洋人欺人太甚!豐台大營與西山銳健營尚有精兵三萬,本官就擇優帶走兩萬去救援圓明園,本官就不信,這洋鬼子還天下無敵了!”

豐台大營和西山銳健營是北京的柱石,士兵是由滿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子弟組成,按製都是由皇帝親自統帥,其他人無權調動。不過,此時奕是監國親王,奉了鹹豐聖旨,也有權調動這兩座大營的士兵。

眾人聽了文祥的話,考慮了許久,洋人條件太過苛刻,實在無法答應,求和不成,也隻能戰了。於是,恭親王下令,文祥率兩萬人馬救援圓明園!

當日晚間,英法聯軍抵達圓明園,當時,兩園尚有守軍兩三千人,太監宮女數百。圓明園有大宮門,二宮門兩道大門,進去之後就是正大光明殿。其實,英法聯軍沒有比較硬攻宮門,因為圓明園的城牆隻有三四米高,別說用梯子,就是一個人蹲下,另一個人踩著下麵的人都能翻進園內。

紫禁城的城牆頗為高聳,城外還有護城河,那是因為當時建立的時候是處於戰亂年代,建城牆是準備禦敵用的。而圓明園建於雍正年間,正是康乾盛世,哪做了戰爭準備?不但是圓明園,就是頤和園也同樣,這兩座園子的虎皮牆都是裝飾用的,連賊都防不住,更別提軍隊了。

聯軍當然不會重視一座園林的守軍,額爾金都懶的指揮,命令其麾下的格蘭特將軍負責進攻。

一陣火槍,宮門附近頑抗的侍衛全被擊斃。聯軍用火炮轟開大宮門,直殺入二宮門。二宮門也抵擋不住火炮的轟擊,幾聲巨響之後就被轟倒。

這時,從裏麵衝出上百個執刀的太監,試圖與聯軍決戰。哪知幾百聲槍響之後,這些太監全部被射成了篩子。

隻用了區區半個小時,英法聯軍就占領的正大光明殿。

在圓明園後園的皇太妃聞訊,未免受辱,自勒而死,駐園大臣文豐也投了福海。

李明峰見到聯軍將外圍掃清,連忙又找到了額爾金進言到:“閣下,我有個建議。這座園林內部擁有許多珍寶,一旦讓士兵進去,恐怕會發生騷亂,我看不如在園外駐紮。”

額爾金不以為然的說到:“戰爭的事情,我比你精通,你還是做好你的翻譯工作就好了。”

這時,有偵察兵前來報信,發現有大股清軍來援。額爾金問明情況,得知來敵起碼有兩三萬人,也不敢大意,連忙命令聯軍準備迎戰。

此刻,在前方充當先鋒的法軍有一小部分已經進了圓明園內部,後麵也因為剛才的廝殺而不成隊形。現在又是晚上八九點鍾,僅僅靠幾個火把如何能夠看得仔細?所以即使接到命令,聯軍仍然動作緩慢,亂做一團。

一個多小時之後,文祥率五千騎兵先到,得知圓明園已經先開了戰,也不敢再等步軍會合,立刻下令猛攻。

夜色漆黑,聯軍火炮也找不到敵人在哪,就是亂放一通,本來火槍有效射程是一千多米,但是在這個時間段,人的眼睛隻能看出去三十米,槍的射程優勢蕩然無存。

兩軍一接戰,洋人就受了損失。不過,火槍畢竟還是有優勢,一槍擊斃一人,而且三十米的距離優勢,也是優勢。文祥五千騎兵,在數量上,在武器上都占了劣勢,廝殺了半個小時,騎兵損失過半,步兵才從後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