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峰在保定大搞建設,剿撚前線也沒有停止戰爭的步伐。
常勝軍奉命調回保定之後,僧格林沁和文祥沒有了心理負擔,不再擔心李明峰在背後使絆子,所以加緊攻擊禹城、臨邑。
九月底,禹城被攻破,蘇天祿戰死,上萬撚軍無論是否投降都被斬殺。城內百姓也有不少人遭了無妄之災,禹城成了屍山血海。黃河北岸重新歸到朝廷統治之下。
與此同時,反複無常的苗沛霖第三次扯起了反清的大旗。十月初一日,苗沛霖在徐州誓師反清,宣稱“我輩所為,難逃一死,不如先發製人!”
苗沛霖自知因為多次反清,雖然現在歸順,但是朝廷早晚都會除掉他,所以不如趁著長毛、撚子還有些氣焰的時候揭竿而起,還有那百分之一的希望能夠成功。
最先渡過黃河的撚軍黑旗蘇天福部全軍覆沒,讓張樂行的北渡計劃破產,現在黃河北岸都在清軍控製之下,發撚聯軍再要渡河的話,就相當於自投死路了。但是進攻計劃不能就此停止。
於是經過商議,張樂行、苗沛霖和陳玉成一致同意調頭向西,直取河南三大重鎮——開封、洛陽、鄭州!
這三座城池的重要性要遠高於目前發撚聯軍占據的山東城池,所以發撚聯軍決定放棄山東,兵進河南,與正在陝西苦戰的“扶王”陳德才會合。
安慶陷落之後,陳玉成率領殘兵北渡淮河,到山東作戰,目標直指北京,準備吸引清軍注意力,以分擔天京的壓力。與此同時,天京城內的洪秀全也派出了“扶王”陳德才率領大軍入河南,進陝西,也將目標瞄準了北京城,其實質意義仍然是吸引清軍力量,減輕天京壓力。
但是這兩支部隊的戰果都不明顯,不但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反倒陷入了重圍之中。幸虧苗沛霖反清,才讓陳玉成免於被圍。這次陳玉成就準備到河南配合陝西的陳德才,一同作戰。
根據陳玉成的樂觀估計,隻要按理想方式發展,發撚聯軍先占據河南三重鎮,陳德才再攻占西安城,兩軍就可以一同發兵向北,渡過黃河,直取山西,最終兩軍在太原會合。
太原距離直隸不過百裏之遙,距離北京也隻有千裏距離,隻需三四日的行軍時間,從太原就可以直達北京。一旦占領了太原,清軍必然大亂。假如陳玉成、張樂行、陳德才、苗沛霖能在山西建立一個根據地,和天京城內的洪秀全遙遙相望,那全國戰局到底誰勝誰負還不好說。
懷揣著美好的想法,發撚聯軍二十萬人馬,再加上苗沛霖的十萬,共計三十萬人在十月中旬開始向西進發,目標直指汴京、洛陽、鄭州三城!
這三座城池都緊貼著黃河南岸,從洛陽到鄭州約有兩百餘裏,從鄭州到開封,不足百裏。洛陽、開封都是古都,城高池深,易守難攻,鄭州也是直隸州,地位相當於府,雖然沒有洛陽、開封那般雄偉,但也是一座不小的城池,這三座城池都是戰略要地。
河南和山東、淮北、蘇北等地一樣,都沒有駐防大股清軍,當地防務主要由本地團練負責。河南地方的團練,最大的就是袁甲三,所以河南實際上算是袁甲三的老巢。
這次發撚聯軍向西移動,準備攻取河南三大重鎮,最先著急的就是袁甲三。袁胖子在得到消息之後的第一時間就立刻揮軍回援,並且發信給僧格林沁和文祥,請他倆到河南剿匪。
袁甲三是河南陳州項城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周口人,他的勢力主要集中在周口和許昌兩地。洛陽、鄭州、開封三城原本都在清軍控製之下,但是這次袁甲三直接以漕運總督的身份命令三座城池的守官打開城門,放袁家軍入城以協助防守。
戰況緊急,僧格林沁和文祥也不計前嫌,下令三城的知府開城放袁家軍入城。與此同時,文祥和僧格林沁也帶著一萬多八旗兵,五萬蒙古兵,二十多萬團練共計三十萬人馬渡過黃河,準備趁機占領被發撚聯軍放棄的山東中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