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主戰和主和(1 / 3)

法國人大軍抵達漢城城下的時候,執掌朝鮮國家真正大權的興宣大院君才知道事情不妙,連忙發文給全國各地守軍,要求各道迅速派軍進京勤王。

不過,擁有現代化武器的法軍戰鬥力要比大院君想象的厲害得多,隻用了兩天,法國人僅僅以陣亡不到一百人的代價,攻破了漢城的南部、西部兩麵城牆。

大院君惶急之下,帶領守軍護送著王室向北退去。大院君雖然是個老頑固,但是也是個有骨氣的朝鮮老頭,他先將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朝鮮國王李熙送到朝鮮北部重鎮平壤,然後自己又帶兵駐防開城,誓要和洋人一決高下。

開城是王氏高麗的首都,是和漢城、平壤並稱的朝鮮三大重鎮,位於平壤和漢城之間。大院君到開城之後,一方麵給朝鮮八道發布勤王詔書,一方麵給大清朝廷寫信求援。

法國人攻克漢城之後,倒也不急著進攻,一邊在城內收刮金銀珠寶、古董文物,一方麵也在不斷的探尋前線情報。法國人正等著李明峰實踐他的諾言呢。

清朝方麵得到法國人攻破朝鮮首都的消息之後,頓時就亂了。主和、主戰的都有。李鴻章一夥堅決主張放棄朝鮮,他們認為這是朝鮮自己招惹的麻煩,應該由朝鮮人自己負責處理。

而倭仁、翁心存、周祖培、李鴻藻等清流頑固派,卻極力主張派兵支援朝鮮。這些人認為,數百年來,朝鮮都是大清屬國,對大清忠心耿耿,大清豈能見死不救?恭親王奕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是他也露出了不想和法國人開戰的意思。

因為主戰、主和雙方爭執不下,慈禧太後宣布進行廷議。

李鴻章因為在這次的裁軍過程中積極響應朝廷號召,深得慈禧信任,如今李鴻章已經升任了吏部尚書,頂替了剛剛退休回鄉的賈楨。李鴻章如今也是朝中大員了,再加上他在地方也有很多親信,如今淮軍派係的實力已經穩穩的超過了楚軍,已經隱隱的和湘軍並駕齊驅了。

一場廷議,弄到後來簡直成了菜市場,最終雙方破口大罵,脾氣最大的翰林院掌院學士李鴻藻罵李鴻章是賣國賊,洋人的走狗。而李鴻章雖然沒有當朝直說,但是也在暗示,如果和法國開戰,就相當於自尋亡國之道。

雙方爭執不下,連續議了多日也沒個結果,最終清流派的主戰人士終於想到了收複新疆的太師大人,連忙寫信給李明峰,請老李出麵說話。

李明峰最初還以為朝廷能出現一邊倒,沒人支持對法作戰的情況呢,但是沒料到大清還是有幾個有骨氣的老臣,積極主張對法開戰。

老李後來一想也就釋然了,根據正常曆史,大清在1883年還因為保護屬國越南而和法國人大戰了一場。雖然後來因為李鴻章的積極破壞,導致“大清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但是這起碼也證明了,朝中主戰派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

李明峰這次雖然還是主戰,但是卻謹慎了許多,正所謂欲擒故縱嗎。不過,為了裝的像一些,老李還是上書朝廷,斥責主和賣國派,並請求朝廷派大軍入朝鮮,給朝鮮以強力支援,保護大清最忠誠的屬國。

除了李明峰之外,閩浙總督左宗棠和山東巡撫丁寶楨也上書朝廷,積極主張對法開戰,以學圓明園被焚之恥!

李明峰和左宗棠、丁寶楨等地方實權派的奏折相當於給主戰派吃了春藥,讓倭仁等老頑固精神大振,連續多日在朝堂之上給奕、李鴻章一夥以迎頭痛擊。

經過了幾天的爭論,清流派認為已經占據了主動,倭仁等人在朝中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的臣工。倭仁認為地方上還有李明峰、左宗棠等人支持,這次的爭鬥已經勝券在握了,於是倭仁尋找到了機會對主和派發起了猛攻。

這天又是早朝,倭仁率先說道:“太後,還請抓緊下旨派兵入朝!如今朝鮮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急待朝廷天軍相助,朝廷豈能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