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八月十六日。
這一天,金風送爽,碧空萬裏如洗,一連半個月的陰霾天氣一掃而空,也掃去了重重壓在京城百姓心頭的陰鬱。
在京城人的記憶裏,這可是從未有過的現象,不要說是在金秋八月,就是在細雨綿綿的春日和暴雨如注的盛夏,京城也從未有過連續半個月不開晴的陰天。
這昭示著什麼?京城的百姓認為,這是老天爺在示警。
大皇帝聖明,抓了引來靼子兵的袁崇煥,卻還有些人整天叫嚷著要放了這個賣國賊,老天爺能不生氣嗎?
昨天,天賦聖聰的中興之主崇禎大皇帝詔告天下,要在八月十六,也就是今天,在京城西市口把袁崇煥這個漢人敗類明正典刑。
不把袁崇煥這個賣國賊千刀萬剮,老百姓又怎會解氣解恨?不殺袁崇煥,天理不容!就是因為要將袁崇煥這個殺千刀的賣國賊千刀萬剮,所以老天爺這才高了興,天才開了晴。
然而袁崇煥如何通敵的,又是如何引來的靼子兵,則沒有人細究其竟,既然皇帝都這樣說,哪還會有錯?老百姓不信皇帝信誰!何況袁崇煥手握重兵,卻以種種理由拒不出擊,而任憑八旗靼子在京城外燒殺搶掠。不僅如此,袁崇煥還放縱手下兵士奸淫擄掠,比之八旗靼子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可是他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這樣的人不是賣國賊,還有誰是賣國賊?
陽光是如此明媚,就在這明媚的陽光中,北鎮撫司的大牢陰森依舊。巳時,大門徐徐開啟,兩輛囚車緩緩從中駛出。囚車中,前麵一輛裝的是袁崇煥,後麵一輛裝的是自願陪著袁崇煥同死的程本直。
程本直是袁崇煥的門生,對袁崇煥崇敬之至。袁崇煥被下獄後,程本直為之奔走呼號,最後見事不可為,幹脆奏請崇禎願與袁崇煥同死。程本直在奏疏中言道:“臣於崇煥,門生也。生平意氣豪傑相許。崇煥冤死,義不獨生。伏乞皇上駢收臣於獄,俾與崇煥駢斬於市。崇煥為封疆社稷臣,不失忠。臣為義氣綱常士,不失義。臣與崇煥雖蒙冤地下,含笑有餘榮矣。”
廖南無覺得,程本直之義烈絲毫也不遜於佘家四百年守墓之奇行,而且,他之所以如此安排也是受了程本直的直接影響。
程本直曾在奏疏中言道:“總之,崇煥恃恩太過,任事太煩,而抱心太熱,平日任勞任怨,既所不辭,今日來謗來疑,宜其自取……子何人哉?十年以來,父母不得以為子,妻孥不得以為夫,手足不得以為兄弟,交遊不得以為朋友,予何人哉?直謂之曰:‘大明國裏一亡命之徒也’可也。”
對於程本直對袁崇煥為人的評斷,廖南無深信不疑,他相信袁崇煥一定是天下第一的性情中人,因而才有現在一係列的布置,目的就是為了迫使袁崇煥走無數後人希望他走的路。
囚車兩側,錦衣森森;街道兩旁人山人海,擁擠不動。京城這一刻似乎萬人空巷,所有人都擁擠到了這條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