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離開農村(1 / 2)

早上,天麻麻亮,全家人吃了玉米榛子,衛國把捆紮好的被褥背到脊背上,手裏又拎了一個最重的行李包,冬梅抱起剛滿三歲的娜娜,婆婆領著六歲的濤濤,剩下的行李公公全部提在了手裏。

全家人要步行一個多小時,走到一個叫“三線”的公路口,這裏有路過的轎子車,衛國要帶著一家四口,從三線坐車到省城,然後住宿一晚上,第二天從省城坐長途轎子車到達單位的基地,一個叫馬嶺川道的地方。

鄉村的土路在雪水溶化之後,非常的泥濘,一家人深一腳淺一腳,足足走了兩個小時才抵達三線。

在車開動的那一瞬間,站在車下麵的婆婆隔著玻璃哭了起來,她對濤濤說:“我娃娃別走了,留下來,奶奶照顧你,好不?”

雖然奶奶很愛濤濤,很嬌慣濤濤,可是母親畢竟是母親,濤濤還是鑽在冬梅的懷抱裏說:“不,我要媽媽。”

轎子車在顛簸的馬路上飛馳著,冬梅望著窗外的一草一木,不由的眼角濕潤了。

雖然自己曾經千萬次的想過,要擺脫這種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每日辛勤耕耘,到頭來卻兩手空空的日子,可是到離別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對這片生自己養自己的黃土地,還是有著百般的眷戀。

轎子車在坑窪不平,曲折狹窄的道路上跑了大半天,終於在下午的時候抵達了省會。

從車上下來,冬梅抱著娜娜,覺得頭暈暈乎乎,她心想要是將來有一天從縣城到省會隻用一個小時那該多好。

可是轉頭一想,這隻是自己的一廂情願,這麼遠的路程,怎麼可能一個小時到達呢,完了她笑了笑自己的天真。

晚上,一家人找了個最便宜的旅館,將就了一晚上。

第二天就踏上了去隴東的路程。

相比幾年前去新疆坐火車的平坦,去隴東的路上,對冬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會上山,一會下山,永遠也走不完的盤山公路,麵對狹窄的盤山路,再看看糟糕的路況,她真擔心司機一不小心會出事故。

晚上,終於抵達了單位的基地。

基地位於隴東的一個小鄉鎮,相比四周低矮的小平房,一個被圈起來的,非常大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白樓綠樹,現代化的小區和周圍的農村行成了鮮明的對比。

衛國熱心的給冬梅介紹著,他告訴冬梅,這是單位的後勤基地,裏麵有學校,醫院,體育館,遊泳池,還有好多個住宅小區。

冬梅看著基地小區裏非常的幹淨,綠化非常的好,聽著周圍人說著一口清晰的普通話,不由的羨慕起衛國的工作來,她笑著說:“在這裏上班真好,比幾年前在新疆的基地好千萬倍。”

聽到冬梅話,衛國心理一陣苦澀,半晌他才苦笑著說:“這裏隻是後勤家屬區,我工作的地方還在遠處的大山上,隻有每逢回家的時候才經過這裏。”

冬梅瞪大了眼睛,詫異的說:“即使我們把家安在這裏,我們以後還不能生活在一起嗎?”

衛國尷尬的說:“不能。”

冬梅低下了頭,默默的往前走著。

單位基地依山而建,從大門進入,往裏麵走,一直都是在爬坡,而坡的盡頭竟然是一座不大的山。

冬梅望著遠處的山,光禿禿一片,最讓冬梅驚奇的是小山的半山腰竟然還蓋著牛毛氈平房,住著工人。

衛國帶著冬梅在這高低起伏的基地裏七拐八拐,終於在一頓兩層高的白色建築物跟前停了下來。

冬梅指著這一棟樓問衛國道:“咱們到家了嗎?這裏,哪個房間是咱們的家?”

衛國不敢看冬梅的眼睛,低聲說:“這裏是單位的職工招待所,單位基地裏,我沒有房子。”

冬梅哭笑不得,似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皺著眉頭說:“你可是七九年,考學進單位的幹部,偌大個小區,上萬個住戶,沒有你的房子嗎?”

衛國咽了一口吐沫說:“沒有。”

冬梅無奈的說:“那你準備讓我們娘三在招待所裏住一輩子嗎?既然沒有房子,那你為什麼還要帶我們出來。”

衛國委屈的說:“你讓我帶你出來的,我沒有辦法。”

聽到衛國的話,冬梅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她默默的帶著孩子走進了招待所。

衛國的苦水隻有自己知道。

冬梅有所不知的是,單位僧多粥少,員工上萬,而家屬區的房子才區區幾千個,嚴重的比例失調。

在那個房子不能自由買賣的年代,一個工人理想有一套房子,隻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於單位的分配,有些老工人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申請,申請了一輩子,直到退休,也沒有等到單位分配給自己的房子,仍然住著六七個人一間房子的職工宿舍,過著和老婆,孩子分居了一輩子的生活。

招待所倒是很幹淨亮堂,可是唯一缺點就是上下兩層樓的招待所隻有四個特大的房間,分男女住宿,而且每個房間裏差不多擺了超過二十張的鋼絲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