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張國強之外,夫婦倆還育有兩個兒子張國良,張國亮,小女兒張秀芳。另外還有七十年代的時候收留在家裏的一個童養媳,也就是原身桑月。
原身母女兩人是逃難來的村子,經過河灘正好碰到張國良落水,桑母二話不說就跳下去把這小子給撈了上來。
不過桑母畢竟是逃難的,本身饑腸轆轆,又把張國良這小子從河裏撈出來用盡了最後一絲力氣,就淹死在河裏了。
張大慶和魏玉芬夫婦倆看在桑母的份上就把原身給收養了。這倆口子都是厚道人。雖然這個年代家家戶戶缺衣少食,可如果不是因為桑母,二兒子可就沒了。因著救命之恩,夫婦倆對原身一直十分不錯。
就算不說當成親生女兒來養,那也差不多。這在這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實際上是十分難得的。
等孩子慢慢大了,夫婦倆琢磨著,原身沒有娘家人,他們夫婦倆勉強算個養父母,孩子以後嫁出去萬一被人欺負了可咋整?
而他們家就有三個兒子,於是就做主把原身定給了長子做媳婦兒。在農村,嫁娶這樣的事情一般都要序齒的。不可能老大婚事還沒著落就先給老二老三安排。這樣不合規矩。
於是乎,原身就從養女成為了熱乎乎的童養媳。張家老大張國強比原身大了整整七歲。不過男人年紀大一些更疼媳婦兒。原身父母沒覺得有什麼。
因此,原身從小到大都知道自己是這個家的童養媳,而高大健壯的大哥就是自己未來的夫婿。下麵的倆弟弟也默認把她當成長嫂來敬重。可誰知道張國強命短,忽然就這麼沒了!
悲傷過後,夫婦倆就決定跟以前一樣,還是把原身當閨女兒來養。
可原身覺得很別扭,為什麼呢?她已經十三歲了,是一個懂事的大姑娘了,雖說她親娘對張國良有救命之恩,可是張家養了她十年,在這個缺衣少食的年代,養育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十年,已經十分難得了。
原身不是一個多聰明的人,她絞盡腦汁的想辦法回報養父母,張家不是隻有張國強一個兒子,按理說就算沒了張國強,難不成輪不到下麵的兄弟嗎?
反正都要娶媳婦兒的,大哥沒了,誰娶原身不都一樣嗎?
可是那麼多年,下麵的兩個弟弟張國良和張國亮都默認原身是大嫂。現在忽然讓他們轉變思想,把原身當做一個媳婦兒的人選來看,這怎麼可能?
況且十五歲的張國良已經是個大小夥兒了,他跟村子裏一戶姓錢的姑娘青梅竹馬,心意相通。
而張國亮跟原身同歲,可這小子還沒開竅呢,看見原身也隻是喊大嫂。這樣一來,原身想嫁進這個家回報養父母的想法就落空了。
就在這個時候,原身的親人們找了上來。
原身跟她娘是逃難來的,老家村子被洪水淹沒了,家人流離失所,母女倆流落到這上張村,其他的親人都不知道去哪兒了。來找原身的自稱是原身的親姑姑,說她爹娘雖然沒了,但是老桑家還有人,斷沒有桑家還有人,卻讓桑家的姑娘流落在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