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救援(2)(1 / 2)

孟宗政接到趙方馬上攻擊金軍的命令後,非常高興,長舒了一口氣。

為了出這口氣,棗陽軍民盼星星,盼月亮,盼呀盼,終於盼到了這一天!

此時,金軍三路侵宋快三個月了!

這麼多天裏,英勇無畏的大宋軍民同仇亂愾,浴血奮戰,從江淮到京湖,從京湖到川陝,築起了一道抵禦侵略者的鋼鐵長城!

壯懷激烈!

可歌可泣!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和當年的嶽飛抗金相比,亦毫不遜色。

嶽飛抗金這段史實之所以精彩無比,流傳至今,家喻戶曉,是有原因的。

現簡單分析一下這二個階段大宋軍民抗金的史實,便於讀者更好地閱讀《禦將》。

一、官方正史是由專門的史官以當朝統治者的觀點來撰寫的。《宋史》是由元朝史官脫脫編撰的,元朝替代了宋朝,是第一個真正替代中原王朝的朝代。所以,對趙方、孟宗政、扈再興、王辛、劉世興、孟珙、餘玠等一大批傑出的抗元抗蒙英雄事跡,采取了“抑”的筆法。嶽飛是抗金英雄,未與蒙元作戰,而金國也是蒙元的敵對國,所以,對嶽飛那個時代的抗金將領,“揚”的筆法就多了一些。

二、“嶽母刺字”的故事,曆史上查無依據。宋人的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嶽飛的曾孫嶽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可以推測,很大程度是百姓的杜撰,表示對嶽飛等抗金英雄的讚美,也符合後世統治者要求英雄一心抵禦外侮的立場。嶽飛寫了《滿江紅》等不少壯詞,清代有《說嶽全傳》問世,又加了不少人氣分。而趙方、孟珙那個時代的英雄沒有“嶽母刺字”這樣的故事流傳下來,就遜色不少。詩詞雖有,但格調相對沉鬱,效能上打了折。

三、嶽飛墓地處交通發達、人口密集的杭州,利於後人憑吊,使得嶽飛那個時代的抗金英雄更多地展現在公眾視野裏。而孟珙等抗元抗蒙英雄的墓地在交通偏僻的洞庭湖畔,一般人很難找到。

真實的曆史,孟珙在功勞、德行、操守、為人等各方麵都勝嶽飛一籌,說他是宋朝最牛的將軍,當之無愧。

言歸正傳,孟宗政升帳點兵,向棗陽城外金軍發起總攻!

“我命令,趙董、趙鑊在棗陽府衙坐鎮,負責棗陽防務;趙林、袁豐率兵五千,衝擊金營東側,孟珙、趙娟率兵五千,衝擊金營西側,我領兵一萬,正麵衝擊金營。明日拂曉,發起總攻!”

孟宗政洪亮的聲音在棗陽府衙回蕩。

趙林問道:“孟將軍,假如其它幾路援軍沒有完全進入攻擊位置,那棗陽軍的攻擊效果——”

沒等孟宗政回答,孟珙笑道:“趙隊長勿憂,趙大人既然下令棗陽軍出戰,說明各路宋軍完全進入攻擊位置了,現在是殲滅金軍主力的最佳時機!”

孟宗政微笑著,頻頻頜首。

棗陽城北金營裏,金兵金將一片恐慌,在收拾行裝,準備撤退。

趙方派幾路援軍合圍金營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了金營,難怪他們惶恐不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