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內訌
(2 / 2)

可彭義斌沒有按這個常識用兵,而是憑情緒用兵。所以,還沒出師,就為這支本該存在的軍隊埋下了無窮隱患。

皇上不是說要舉全國之力伐金嗎?那麼,就讓彭義斌做伐金的開路先鋒吧。說不定呀,消滅金國後,我彭義斌會青史留名呢。

彭義斌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嚴實接到探馬飛報,說彭義斌點兵二萬,來打東平,十分緊張。東平守軍隻有數千,戰鬥力遠不如彭義斌的軍隊,怎麼辦,求援唄。

彭義斌不知就裏,下令猛攻東平城,金兵在嚴實指揮下,拚死抵抗,雙方打得難解難分。

彭義斌下令後撤數裏,紮下大營,準備第二天再戰。

突然,一支蒙古鐵騎兵出現在宋營後麵,橫衝直撞,宋兵抵擋不住,東奔西跑。

彭義斌急忙喝止,但為時已晚,兵敗如山倒呀,宋兵傷亡數字不斷增加。

恰在這裏,嚴實帶兵從城裏殺出,配合蒙兵,夾攻宋軍。

宋軍大敗,折兵大半,彭義斌隻得帶著數千殘兵,退回恩州。

彭義斌不聽朝廷調度,擅自行動,繼續孤軍作戰。不久點兵五萬,進攻金國真定府,與武仙軍大戰,結果大獲全勝,部眾擴大到十幾萬人,一時兵勢強盛。

勝利容易衝昏頭腦,彭義斌認為,先擊敗李全、楊妙真部,收編其軍隊,再大舉伐金,一舉收複中原,就有實力與蒙國抗衡。

彭義斌奮筆疾書,派親信送給趙善湘,提出上述主張。

趙善湘隻想過安穩日子,不想冒這個風險,所以沒有采納彭義斌的建議。

彭義斌意氣用事,率部北上,強攻真定,以傷亡數萬精兵的代價,攻占了真定。但進兵至西山時,與蒙國孛裏海軍相遇,雙方發生激戰,宋軍傷亡慘重。

彭義斌無奈,轉兵內黃五馬山,被數路蒙軍包圍,宋軍越打越少,彭義斌數次組織突圍,沒有成功,被亂箭射死。

宋軍全線漬敗,蒙軍趁機向南進兵,占領了京東的州縣,直逼青州。

李全憤然道:\"彭義斌沒有大局觀念,搞內訌,如今他的部隊報銷了,蒙軍要打青州了。\"

穆椿說道:\"主公,蒙軍此來,聲勢浩大,估計不下十萬精兵。隻有向朝廷請求援兵,方能保住咱們現有的地盤。\"

李全道:\"朝廷裏不少文武官員看忠義軍不順眼,我估計不會派兵增援咱們,還是立足於靠自己吧。\"

不出李全所料,宋廷接到李全的求救信後,置若罔聞。尤其是史彌遠,嚴禁江南宋軍增援山東忠義軍,誰去增援,就撤誰的職,甚至軍法從事。

這叫啥啊,這叫落井下石,小人才這樣做。

人家打勝金兵、蒙兵了,就忙著封這封那;一旦有難,對不起,你自己解決。

攻打青州的蒙軍主將叫孛魯,是蒙古開國名將、太師國王木華黎的兒子。木華黎死後,繼承父親的遺誌,繼續對金朝作戰。

鐵木真的胃口大著呢,不但要征服金國,還要征服宋國。

所以,孛魯親率重兵,南征山東。

欲取山東,必須剿滅忠義軍。

李全、楊妙真領導的忠義軍,再次麵臨生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