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沔州之戰(3)(2 / 2)

汪世顯掄起金背大砍刀,來戰曹友萬。

二馬相交,刀槍並舉,二將鬥了二十餘合,不分勝負。

曹友萬手中的雷霆探珠槍,神出鬼沒,汪世顯見不能取勝,虛晃一刀,撥馬就走。

\"大宋弟兄們,給我殺!\"曹友萬吼聲如雷。

宋軍發聲喊,向蒙軍殺去。

汪世顯手下之兵,養尊處優久矣,怎擋得曹萬手下的這支百戰之師,前陣被宋軍一陣猛打,衝得稀裏嘩啦,後陣停紮不住,向後潰退。

一時間,兵敗如山倒,宋軍很快衝破敵陣,靠近趙彥呐一軍。

此時的趙彥呐,發慌得緊,害怕像高稼一軍那樣,被蒙軍包餃子,那就沒有生路了。

這個趙彥呐,屬貪生怕死之輩,如果闊端派人招降,很可能就降了蒙國。

闊端已有招降趙彥呐之意,隻因曹萬一軍來得太快,才使少端的招降計劃落空。

話休絮煩,曹友萬飛馬來到趙彥呐麵前,大聲報告:\"趙大人,曹友萬奉曹友聞將軍命令,前來救援,請趙大人整頓軍馬,準備突圍!\"

此時正值傍晚時分,趙彥呐老眼昏花,並沒有看清曹友萬的臉孔,但他分明聽到了熟悉的聲音。

沒錯,趙彥呐狂喜,是曹友萬到了!

趙彥呐顫聲道:\"曹將軍,你來得正是時候。老夫孤軍,被闊端十餘萬軍馬圍困旬餘,數次突圍未果。老夫正要自盡報國,想不到天佑老夫,援軍到了!\"

曹友萬沉聲道:\"趙大人,都什麼時候了,還羅裏囉嗦,快組織兵馬突圍吧!\"

就在這時,蒙將劉黑馬帶領一支兵馬,呐喊著向青野原的宋軍發起進攻。

曹友萬急忙撥轉馬頭,指揮宋軍,和蒙軍廝殺起來。

趙彥呐這時來了精神,命令所部,與曹友萬一軍合在一起,向石門方向殺去。

一連數日,宋蒙二軍殺得昏天黑地,眼看趙彥呐、曹萬的軍馬快撐不住了,外麵又殺來一支援軍。

隻見領頭一將,頭戴豹子盔,身披亮銀鎖子甲,提一把落葉青鋒劍,騎一匹白玉嘶風馬,一派儒將風采。

此將不是別人,乃大宋川陝名將曹友聞!

曹友聞,字允叔,同慶府栗亭人,宋初名將曹彬十二世孫,以忠義聞名。寶慶二年進士。曆仕綿竹尉、天水軍教授、知府,眉州防禦使、沔州知府。

大宋寶慶二年,曹友聞中進士,被授為綿竹縣尉,次年又改任天水軍教授,他赴任的同時,成吉思汗正在帶兵圍攻西夏國都中興府。當時雖說中興府還沒有被攻破,但也隻是個時間問題,西夏已無法擺脫亡國的命運,成吉思汗隨即派出一支軍隊進入了大宋轄境,一舉拿下階州,並包圍了天水軍,這就是\"丁亥之變\"。

這時曹友聞還沒到任,天水軍是否丟失都跟他沒有半點關係,何況還是個文官,他完全可以原地返回。但曹友聞臨難不苟,毅然單槍匹馬闖入了軍城,與守臣張維一起組織兵民布防,好在沒過多久,成吉思汗就病逝於六盤山,蒙軍隻好撤退,軍城就保全了下來。此事過後,四川製置使為表彰曹友聞的功績,特地繡了一麵\"滿身膽\"的大旗頒授給他。

大宋紹定三年七月,蒙軍再度進犯蜀地,由於當時的四川製置使桂如淵畏敵如虎,不顧川陝防線向來是以\"三關為門戶、五州為藩籬\"的戰鬥經驗,輕率地做出了棄五州(成州、鳳州、天水軍、階州、西和州)、保三關(仙人關、七方關、武休關)的決定,致使三關之外慘遭蒙軍蹂躪。

在此戰之中,宋軍將領大多棄地而去,隻有曹友聞盡遣家財招募了五千忠義之士,這才力保天水軍不失。事後,四川製置使看出了曹友聞不光膽大,而且確有將才,便讓他出守七方關。

在這次蒙軍進攻前,曹友聞就已官至武翼大夫、閣門宣讚舍人、利州駐紮禦前諸軍都統製,位居四川四大主力禁軍(沔戎、興元、金州、利州)之一的統帥。

此次沔州之戰,曹友聞深知蒙軍勢大,須避實擊虛,方有勝機,故在石門、七方關一線設置重兵,而以多路輕兵襲擾蒙軍,使蒙軍不敢深入川地。

曹友聞高舉落葉青鋒劍,大聲命令:\"大宋弟兄們,蒙軍凶殘無比,如果攻入川地,必定蹂躪我們的父母妻兒、兄弟姐妹,為了家鄉的百姓,為了大宋的江山,我們隻有血戰到底,才有出路,給我殺!\"

宋軍將士發出衝天的怒吼聲,與蒙軍大戰。

工夫不大,劉黑馬一軍支撐不住,潰敗下來。

趙彥呐、曹友萬趁機率軍殺出蒙軍的包圍圈,隨著曹友聞的軍馬,向石門方向撤去。

闊端得報,呆立半晌,道:\"不除曹友聞,入川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