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廬州大戰(2)(2 / 2)

察罕仰天歎道:\"吾不聽張柔之言,招此慘敗!\"

一個幕僚勸道:\"大帥,事已至此,隻有亡羊補牢了。為今之計,隻有快速向張柔一軍靠攏,攻下滁州,才能順利撤軍。\"

察罕恨聲道:\"此番攻廬之戰,準備年餘,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如今棄廬不攻,前功盡棄,不知何年何月拿下廬州啊!\"

事實上,廬州從未被蒙軍占領過,廬州軍民驚天地泣鬼神的守城之舉,與天地同在,與日月爭輝!

大宋國東有廬州,中有襄陽,西有釣魚城,是蒙軍永遠的夢魘……

廬州之戰是是中國戰爭史上城邑防禦戰的典型戰例,宋將杜杲守城謀劃有方,善於用兵,屢挫蒙軍,取得守城的勝利。蒙軍則缺乏攻城經驗,屢戰屢敗。

此戰之後,杜杲因功升淮西製置使。

杜杲是大宋著名的抗蒙大將,他英勇善戰,在戰場上屢立奇功。他出生官宦之家,本身就非常有修養,在政治方麵也很有自己的見解。在擔任六安、定遠知縣期間,均有政績。杜杲晚年專意理學。杜杲盛富文才,是難得的文武全才。

曆代名人對杜杲的評價甚高,試舉例如下:

李宗勉、徐榮叟:帥淮西無逾杜杲者。

趙昀:杜杲兩有守功,若脫兵權,使有後禍,朕何以使人?

脫脫:杜杲、王登、楊掞、張惟孝,思以功名自見,雖所立有小大,皆奇才也。

陶宗儀:為文麗密清嚴,善行草,學急就章。

胡應麟:蒙古滅金,勢已壓宋,而孟顧能於其間收複襄鄧諸城。廬州之圍,杜杲以數千禦八十萬之眾,元人傾國不能進跬步。餘嚐謂國勢無強弱,人實為之。

不久,察罕、張柔率軍攻陷滁州,張柔鼻中飛石,不得不回國療傷;蒙軍開至天長縣時,遭到宋軍襲擊,損失慘重;攻打泗州時,被城周濠水所阻,激戰多時不克。

察罕見伐宋屢戰不利,遂帶著殘兵敗將,北撤蒙國。

孟珙、趙葵、杜杲、呂文德等大宋將帥,指揮宋軍展開大反攻,迅速收複了被蒙軍攻占的淮西城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

一日,趙林在襄陽自家院子裏與孟菊品茶聊天。

趙林說道:\"夫人,自闊端、闊出伐宋以來,大宋軍民在川陝、京湖、江淮戰場上取得了驕人戰績,令蒙軍破膽,真令人高興啊。\"

孟菊笑道:\"諸多戰績,有你趙隊長的不少功勞哩。\"

這時,趙林與孟菊的親生兒子趙飛、趙翔,女兒趙馨來到他倆麵前。

孟菊柔聲道:\"飛兒、翔兒、馨兒,大宋軍民屢挫蒙軍,蒙軍不敢進犯,國家開始安寧了,你們可以好好讀書了。\"

這三個孩子,趙飛最大,十五歲,趙馨十三歲,趙翔十歲。

當年趙林收養的二個孩子趙龍和趙虎,均二十出頭,在孟珙軍中效力,被孟珙派往川陝,抵禦蒙軍,已立了不少軍功。

趙翔撲閃著雙眼,問道:\"爹,娘,蒙人為何屢屢入侵大宋呀。\"

趙林沉聲道:\"蒙人看中的,是大宋富饒的物產。大宋軍民保家衛國,是正義之舉。你們長大後,一定要報效國家,建功立業!\"

趙飛、趙翔、趙馨齊聲道:\"謹遵爹爹之命!\"

趙林撫摸著趙馨可愛的小臉,笑道:\"馨兒長得越來越好看了,這臉蛋,多像你娘,英氣充溢。\"

趙馨聽了,似懂非懂,脆聲道:\"爹,娘,馨兒將來要像你倆一樣,成為國家的驕傲!\"

趙林、孟菊聽了,露出滿意的笑容。

突然,楊小芹走了進來,喊道:\"趙隊長,孟夫人,孟帥今晚請你倆赴宴,讓我來通知你倆。\"

孟菊問道:\"哥哥有沒有請別人?\"

楊小芹答道:\"沒有,就請你們夫妻倆。\"

趙林聽了,想了一下,道:\"孟帥可能要和我商量什麼事情,夫人,我們早點收拾,過去吧。\"

孟菊問道:\"夫君,我們去赴宴,三個孩子怎麼辦?\"

還沒等趙林回答,楊小芹笑道:\"那還不簡單,我來帶!\"

楊小芹是孟府的老管家,她帶三個孩子,趙林、孟菊自然放心。

趙林說道:\"事不宜遲,咱們收拾一下,就去孟府吧。\"

話休絮煩,趙林、孟菊到了孟府後,孟珙、趙娟熱情出迎。

在宴會廳坐定後,軍廚端來美酒佳肴,趙林、孟菊像在自家一樣,放開肚子吃了起來。

席間,孟珙說道:\"賢弟,最近我為一事發愁。\"

趙林問道:\"啥事?\"

孟珙徐徐說道:\"為襄陽少年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