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率領的數十萬蒙軍,強攻廬州多日,死傷無數,竟沒有一個蒙兵爬上城頭。
蒙軍士氣低落,厭戰情緒油然而生。
杜杲見狀,對諸將說道:\"蒙軍久攻廬州不克,我估計察罕已有撤兵之意,我們應該'送'蒙軍一程。\"
呂文德笑道:\"大宋好似食草動物,文明守法。蒙國好似食肉動物,野蠻嗜殺。如果不徹底的改變自己的食草特性,瞪羚永遠都是獵豹的食物。這回呀,我們讓蒙軍在廬州嚐到了大宋軍民的厲害!\"
聶斌接過話頭:\"免子被逼急了,也會咬人,何況人呢。蒙軍欺人太甚,不好好教訓他們,他們不會悔改的,會肆意欺負鄰國。\"
眾將議了一陣,杜杲道:\"根據最新戰場數據,蒙軍傷亡已超十萬,再加把勁,就能徹底擊敗蒙軍了。到那時,大宋軍展開大反攻,把蒙軍攆出淮西。\"
眾將聽了,紛紛點頭。
杜杲沉聲道:\"最近蒙軍糧草被劫,軍中開始缺糧,戰鬥力銳減。我估計察罕會孤注一擲,調動主力,強攻廬州。為粉碎蒙軍的最後進攻,陸旺、李威率兵一萬,直插蒙軍後軍,不斷襲擾;呂文德、聶斌率水軍一萬,扼守淮水,使蒙軍無法南下。急報京湖軍、淮東軍、禦林軍,讓他們火速向廬州靠攏,與廬州守軍一起,合圍蒙軍!\"
諸將齊聲道:\"遵命!\"
蒙軍大營裏,不少蒙兵苦著臉,無精打采。
這些蠻兵,贏得起,輸不起。多次強攻廬州失利,士氣明顯下降。
張柔走進中軍帳,見察罕坐在帥椅裏,頭向後仰,鼾聲大作。
自攻打廬州以來,這位蒙國馬步軍都元帥,的確太累了。
張柔朗聲道:\"大帥,軍中彌漫著一股濃濃的厭戰情緒,怎麼辦?\"
察罕忽地睜開眼睛,粗聲道:\"張將軍,你身經百戰,處理戰爭事務很有經驗,你說怎麼辦?\"
察罕親自帶兵攻城,連連失利,不像以前那樣神氣活現了,對張柔客氣多了。
張柔語調沉穩,頗有大將風度:\"大帥,大軍久屯堅城之下,糧草供應困難,士氣低落。依我之見,不如轉兵東進,攻打宋軍防守相對薄弱的滁州,定有斬獲。這樣,班師回朝時,好向大汗交待。\"
其中\"大汗\"二字,張柔故意說得重了些。
窩闊台一向器重張柔,察罕自然知道。張柔這樣說,有理有據,察罕不好拒絕。
察罕濃眉緊鎖,目露凶光,恨聲道:\"張將軍,此次攻打廬州,我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現在撤走,我實在不甘心!我想最後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攻城戰,如果失利,馬上撤離。你先帶五萬精兵,作好向滁州出擊的準備。\"
張柔聽了,知道無法改變察罕的這個決定,隻得說道:\"大帥,祝你攻入廬州,建功立業!\"
數日後,察罕親自指揮十幾萬蒙軍,氣勢洶洶地向廬州殺來。
這次,察罕改變以往攻城之法,沒有四麵同時進攻,而是集中主力,重點進攻廬州北城。
一時間,炮聲隆隆,蒙軍陣地上,無數箭矢向城頭飛去,蒙兵架設雲梯,不要命地往上爬,喊殺聲震天動地。
此時廬州城裏,隻有數千守兵,其餘兵馬,均已出城,執行杜杲的將令了。
杜杲動員廬州能上城守禦的數萬百姓,到城頭助戰。
此前不久,蒙軍於城外,築土城六十裏圍城,又築台高過串樓,以製城內。
蒙軍弓弩手在高台上發射箭矢,密如細雨,不少大宋軍民倒在城頭上。殷紅的鮮血,順著城頭,一直淌到城牆根邊……
杜杲急令宋軍以油灌草,焚燒其台,並於串樓內立雁翅七層,置炮轟擊蒙古軍高台,擊中一將,蒙軍驚駭萬分。
察罕指揮蒙軍。猛攻數次,均被廬州軍民擊退。
蒙軍遺屍無數,竟不能踏進廬州城內一寸土地。
此時,陸旺、李威一軍,擊潰了蒙軍後軍主力,直接殺向察罕中軍大營;呂文德、聶斌率領的水軍,亦擊敗蒙國水軍。
更讓察罕害怕的是,孟珙親率十萬京湖軍,來援救廬州;趙葵派餘玠、趙時哽等大將,率領數萬精兵,由東向西,迅速逼近廬州。
臨安方麵,大宋皇帝趙昀親自下詔,派出數萬禦林軍,開往廬州。
張柔遣使急報察罕,要他馬上率大軍撤離廬州,再呆在廬州城外的話,不出數日,就會被各路宋軍包餃子了。
察罕無奈,隻得下令停止攻城,集結兵馬,向滁州方向轉移。
數十萬大軍,突然轉移,是件相當困難的事。
蒙軍上下,此時混亂不堪,察罕喝止不住。
各路宋軍不斷向蒙軍攻擊,蒙軍攻城數十日,十分疲憊,倉促應戰,大敗虧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