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臣帶領的數萬蒙軍,進入了俞興、季彬設置的伏擊圈,傷亡慘重,還沒到達嘉定府,主力基本被打殘了,根本沒有力量進攻嘉定府,隻得收兵回成都。
人在倒黴時,喝口涼水塞牙縫,這不,汪德臣帶領的六七千蒙軍,在接近成都的雙流地區,遭到埋伏多時的大宋名將餘玠帶領的二萬餘合州軍的襲擊,蒙軍死傷大半,汪德臣隻帶著數百殘騎,逃入成都城,緊閉城門,像縮頭烏龜一樣,任你百般叫罵,不出城迎戰。
學習三國司馬仲達吧,你諸葛亮指揮的蜀軍再厲害,你是遠道而來,咱呢,不和你玩,就守在祈山大寨,和你一天天耗著。耗到最後,把絕頂聰明的諸葛孔明活生生耗死在五丈原。
汪德臣熟讀兵書戰策,開始和宋軍玩耗式戰法了。一天到晚躲在成都城裏,喝茶看天!不搭理城外的宋軍。
咱打不過你,躲著你總行吧。你們要打,那來打吧,成都城的工事,絕對杠杠的,你死傷十個,我死傷一二個,來吧,來吧!
餘玠、俞興、季彬率軍在成都城外逗留了半個多月,這人吃馬喂,日耗巨大。攻打了幾次,根本打不下成都。
望著固若金湯的成都城,餘玠歎道:"這座曆史名城被蒙軍占領,是四川軍民的奇恥大辱!"
俞興問道:"餘帥,何時拿下成都城?"
餘玠擼了下滿頭白發,語調十分傷感:"我老嘍,已到花甲之年,可能看不到四川軍民收複成都的那一天了。你們還年輕,一定要努力,爭取十年內,收複成都!"
季彬說道:"當年高宗不殺嶽飛,大宋早就平定金蒙諸國了,我們也不會吃這麼多苦守禦了。"
餘玠仰天長歎:"這都是天意,天意呀,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為,所能為呀!"
在大理國故地蠢蠢欲動的忽必烈,得知汪德臣一軍被大宋軍擊敗的消息後,為保存南方蒙軍戰力,放棄了北進,川地暫時安定了下來。
不久,大宋左丞相謝方叔在戰守問題上,和餘玠發生了激烈爭執,餘玠主攻,謝方叔主守。餘玠長年在川主持軍政,謝方叔利用與宋帝趙昀經常見麵的機會,在趙昀麵前說餘玠的不是。在謝方叔多次的挑唆下,趙昀利令智昏,竟然下詔讓餘玠回臨安任職,讓餘晦接替餘玠,擔任蜀帥。這樣做,等於釜底抽薪,讓餘玠離開他傾盡心血的抗蒙前線,等於要了餘玠的命。
大宋寶祐元年(1253年)七月,中華曆史上的名將餘玠在極度苦悶中,服毒而卒。餘玠死後,趙昀輟朝,特贈五官。
餘晦也姓餘,但是個很"晦氣"的人。此人做官口碑很差,既沒能力,人又歹毒。趙昀做出這個決定後,就連一直攻擊餘玠的小人徐清叟都看不下去了,他勸趙昀:"餘晦這個人不合適啊,輕佻浮薄,不堪重任,他去四川,別說川人瞧不起他,就連蒙古韃子也會嘲笑咱們大宋沒人咧!"
趙昀不聽,回答說:"我做了決定,不允許反對!"
餘玠死後,整個川地籠罩在淒風苦雨之中,蜀地軍民含淚相告,悲痛至極。《宋史·餘玠傳》載:餘玠死後,"蜀之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
悲劇沒有結束:宋廷根據餘晦的誣告,將餘玠的得力助手王惟中打上"潛通"蒙古的罪名,打入大理寺獄。王惟中蔑視餘晦,聽說他入川接替餘玠,隨口說了句類似"怎麼是這麼個傻子來了"的話,得罪了餘晦,餘晦懷恨在心。王惟中最終被判斬首,並罰沒財產。這也是朝廷汙名化餘玠的繼續--為掩蓋其冤殺餘玠的事實,繼續詆毀餘玠,餘玠部屬敢怒不敢言。
餘玠之死的嚴重後果,很快顯現了:不僅四川戰局發生逆轉,宋軍防線日漸惡化,更因為朝廷自毀長城之後,還如此詆毀、攻擊已故功臣,宋軍將士深感寒心,士氣低落。
餘玠沒看到這樣一幕:在日薄西山的時候,南宋朝廷為了鼓舞士氣,給他恢複了名譽,並放逐了當年誣告他的小人。他也沒有看到這一幕:他修築的釣魚城,頑強抵抗了蒙古大軍,並重創蒙哥大汗,從此改變了曆史。
消息傳到蒙古大草原,蒙哥欣喜若狂,對文武官員說道:"餘玠死了,我可以放心取川了,哈哈哈哈!"
此後,蒙哥率領蒙軍屢屢進犯川地,四川軍民不畏強暴,奮起抵抗,數年間,蒙軍進展甚微,隻占領了四川北部的少數地區。
公元1258年(宋理宗寶佑六年)秋,敘州議事廳裏,座無虛席。
主將張實開言道:"大宋掃魔隊季隊長最新偵報,蒙哥起三十萬大軍,已進至漢中,妄圖一舉占領川境。大宋兵馬大元帥趙林命令我們死守敘州,確保馬湖江航運暢通無阻,便於我軍相互救援。駐守成都的蒙將紐璘出動五萬精兵,配合蒙哥大軍行動,已向馬湖江方向開拔。軍情緊急,你們說說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