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春,蒙元大汗忽必烈命令張弘範出奇兵,襲擊江西,伺機進取兩廣。南嶺地區戰事吃緊,宋帝趙昰急命文天祥帶領大宋保民團主力,與元軍決戰。
文天祥乃一介書生,忠心報國,奈何在軍事上是個門外漢,與元軍激戰數次,勝少敗多。盡管他仙術高強,但要做好一名軍事統帥,任重而道遠。
但大宋保民團軍民誓死跟隨文天祥,服從文天祥的調遣安排,軍民同心,張弘範無隙可乘,於是動起了歪腦筋,用升官發財這一套說動南嶺的黎貴達,讓黎貴達做內應,協助元軍攻取南嶺。
文天祥獲悉黎貴達暗中投敵的無恥行為後,大為震怒,親自率領一枝精兵,包圍了黎貴達的駐地。
黎貴達得報大驚,無奈之下,隻得步行出營,向文天祥解釋,自己沒有背叛大宋,是手下人以訛傳訛所致。
文天祥冷笑道:"值大宋國危難之際,你卻開起了小差,你看看,這是什麼?"
說罷,文天祥從袖子裏抽出一封書信,借著親兵的火把,呈現在黎貴達麵前。
黎貴達與文天祥相距不過數尺,看清了此信的確是自己親筆所寫,派親兵送給元將張弘範的,不料被文天祥部下截獲。
投元陰謀敗露,黎貴達知道,如今隻有死戰突圍,方有生路。
想到這裏,黎貴達拔出雙戟,大叫道:"文天祥,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看戟!"
文天祥眨了眨轉仙眼,霎時間,雙眼射出無數道金光,黎貴達被金光照得頭暈目眩,慌亂萬分。
黎貴達知道文天祥仙術十分厲害,自己斷然不是對手,三十六計走為上,他虛晃一戟,撥馬就逃。
"哪裏逃?"
文天祥疾喝一聲,催動戰馬,揮舞誅元劍,趕上黎貴達,手起劍落,劍光一閃,將黎貴達斬於馬下。
望著黎貴達血淋淋的人頭在地上滾動,黎貴達手下兵將唬得目瞪口呆,六神無主。
文天祥大叫道:"一人做事一人當,黎貴達叛宋投元,罪不可赦。爾等一時糊塗,尚未正式叛宋,罪不致死。隻要爾等放下兵器,接受我改編,我可免你們一死。根據你們以往表現,該從軍的從軍,該回家種地的回家種地。"
黎貴達部下聽了,大都願意接受文天祥改編,隻有少數兵將與文天祥死扛,拚命突圍,被文天祥指揮大宋保民團,誅殺幹淨。
平定了黎貴達叛亂後,文天祥軍威名大震,張弘範亦忌憚三分,主動引軍退回江西軍事要地,嚴密布防,尋機進兵兩廣。
宋帝趙昰得報大喜,決定禦駕親征,為大宋保民團助威。
誰知天不假人壽,趙昰到了福州,得了場風寒病,病勢沉重,不見好轉。他生性好強,強支病體,帶著禦林軍趕到碙洲,下詔督促文天祥率領大宋保民團奮勇殺敵,早日殲滅張弘範一軍。下詔畢,趙昰一命嗚呼,撒手人寰。
文天祥還沒趕到碙洲,張世傑傳來口信,說趙昰己薨,趙昺被立為宋帝,改元祥興。
文天祥悲悼不已,下令大宋保民團全線出擊,與張弘範軍力戰,元軍不敵,大敗虧輸。張弘範率軍一路逃竄,一口氣逃到大都。
元將劉深不知好歹,率軍與張世傑軍激戰,張世傑奮起神威,用剌元槍挑起劉深,扔到數十米外的深池裏。
元兵元將見了,無不駭然,紛紛投降宋軍。
八月,宋帝趙昺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國公,命令文天祥節製兩廣、江西等地軍馬。並命令身經八戰的張世傑為副帥,協助文天祥。
文天祥書生掛帥,迅速平定了叛賊作亂,並且把元將張弘範打得落花流水,顯示了他過人的軍事才能,和他的文章一樣,精彩紛呈。宋國軍民歡欣鼓舞,到處宣傳護國棟梁文天祥!
大都勤政殿裏,忽必烈聽了張弘範所講的兵敗經過,怒不可遏,責備道:"張將軍,你是蒙元帝國數一數二的名將,怎麼會敗在一介書生文天祥之手?!"
張弘範囁嚅著:"我,我也沒想到文天祥手下兵將如此厲害,大宋保民團名不虛傳,其戰力不比趙林帶領的宋國北伐軍差多少--"
"別說了,我不想聽!"
忽必烈一拂袍袖,騰地立起身來,怒聲道:"你們說說看,大都被宋軍圍困接近半年了,糧草不繼,怎麼辦?"
阿術說道:"大汗,趁著宋國北伐軍主力沒有向大都城發起總攻,我看還是突圍為好。隻要我們突圍出去,到了和林,養精蓄銳,憑著蒙古大草原的廣闊地域,完全可以和宋軍周旋。宋軍再厲害,在大草原上和蒙元帝國軍隊作戰,我看占不了便宜。再說我們有其它汗國軍馬相助,鹿死誰手,尚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