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忠臣之心(2 / 2)

處理完這一切之後,,劉璋也終於下定決心,要和這位皇帝陛下開誠布公的談一談了,於是,也就有了那番關於如何處理法正的談話。

劉璋本來已經準備厚葬法正了,現在卻又問起劉協對此事的意見,其實這本身也正是一種試探。

在刺殺之前的下午,劉協見劉璋之時,劉璋就已經將劉協認了出來。

劉焉在世時,劉璋曾是見過劉協的,隻不過那時候的劉協還不是天子。

但現在,再度想見時,這位天子,卻居然隻身跑到了成都來,這簡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而也正是因為劉璋認出了劉協,對於他所說的話深信不疑,這才一舉破壞了法正的陰謀。

而之後,劉璋的表現,倒是真的像個忠臣。

劉協囑咐過劉璋,讓他不要大張旗鼓的向成都百姓宣告自己的身份,劉璋照做了。別說成都百姓,就是劉璋身邊的近臣,至今也還以為劉協隻是一個普通的皇族後裔而已。

但劉璋本人,卻每天都會早早的去拜見劉協,行君臣大禮。

不過是不是出自真心,劉協可就不得而知了。在許昌皇宮,那曹孟德對劉協也是執禮甚恭,但其目的,還不是將劉協架空,當做一塊人形玉璽來用?

劉璋......雖是皇叔,但在權力麵前,人心難測,卻也不得不防。

因此,在劉璋對劉協說完那句“豈敢乾綱獨斷”後,書房內,忽然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

半晌,劉璋忽然道:“陛下,臣昨天夜讀《史記》,偶有所得。陛下可願聽聽臣之心得否?”

“《史記》?”劉協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劉璋,“皇叔說的是哪一卷?”

“《殷本紀》中的一段。”劉璋沉聲道,“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幹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迺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幹,觀其心。”

劉協一怔,不知道為什麼劉璋忽然提到了比幹和紂王。

但是立刻,他想到了比幹的另一層身份......

比幹,紂王之叔父。

也就是說,比幹和劉璋一樣,也是一位“皇叔”。

而如今,劉璋故意的提起這段文字來,大概就是拿比幹自喻,而卻將劉協比作了紂王。這也正是劉璋想要表明的,他對於劉協的態度。

對大漢,對這位大漢天子,劉璋都是有著一顆耿耿忠心的。但是他卻又怕,怕自己的忠心和比幹一樣,換來的隻是一個淒慘的結局。因此,他故意引用這段話,就是想知道,劉協來益州之後,究竟要他劉璋何去何從。

更直白的說......劉璋想知道,劉協是不是要取而代之,然後殺人滅口。

劉協當即也明白了劉璋的意思,眼珠一轉,便道:“比幹挖心,乃紂王無道。也正因如此,商紂才會落得一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劉璋聞言,卻是輕歎一聲,眼中的掩飾不住的失望:“陛下想和臣說的,就隻有這些?”

“關於比幹,我想說的隻有這些而已。”劉協道,“但是皇叔,我還想和你談談另外一個人......皇叔可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