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下興亡(1 / 2)

“春華我問你,若是如今江南洪災泛濫,有三千戶人家妻離子散,房屋坍塌,需要你來救助其中一戶,你會怎麼想?”劉協又問道。

“他江南受災,與我河北何幹?”張春華反問道。

“那好,如果把救援的對象轉移到青州呢?你是不是還要說,青州受災,與並州何幹?

如果轉移到並州晉陽呢?是不是又要說晉陽受災,又與河內何幹?

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想法,每個人都抱著事不關己的心態。最後,等到司馬家受災的時候,也就不會有人再來幫助司馬家了。”劉協沉聲道。

“這......”張春華怔了半晌,終於反問道,“可是,你說這話,究竟是要說明一個什麼問題?”

“還沒明白嗎?”劉協輕歎一聲,“這就是天下的問題!現在的天下,沒有人民的存在,我眼前的隻有人,隻有一個一個的人,這些人關係的隻有自己的利益,隻有自己的身家性命。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百姓才無力反抗。麵對災難是這樣,麵對兵燹是這樣,麵對暴政也還是這樣。總是想著事不關己,總是用明哲保身當做人生哲學,當做智慧,到最後卻悲哀的發現,當困境來臨,身邊連個能幫助自己的人都沒有了。

這就是中原人千百年來骨子裏的劣根性,也是中原的統治者能玩弄權勢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上位者從沒有認真思考過人民的力量,因為......隻有這一個個的人都團結一心的時候,才能看到真正的人民的力量!”

“也不盡然吧。”張春華道,“張角的黃巾起義,糾集了百萬之眾,難得到他沒有將每個黃巾士兵的力量團結到一起?可是,他不是依然還被官軍給剿滅了?”

“黃巾軍的覆滅,其實是曆史的必然。”劉協道,“因為他團結的隻是少數人......一百萬,也許這在你看來已經是個了不起的數字了,但是要我說,卻還遠遠不夠。我的意思不是團結一百萬或者兩百萬人,而是......天下人!

如果讓我走黃巾的這盤棋,我一定不會急於劫掠州城府縣,我會慢慢發展黃巾軍信眾,以統一的思想作為指導,同時,以農村作為根據地,連點成線,連線成麵,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將城裏的貪官汙吏,一舉下之!

春華,換個角度來說,官軍能勝黃巾,又是因為什麼?”

“自然是因為官軍中名將輩出,黃巾軍則除了張氏三兄弟之外,全都是泥腿子,再也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武將。”張春華道。

“你又將問題片麵化了,而且你是舍本逐末的片麵化。”劉協笑道,“官軍武將的質量遠高於黃巾,這是不假。但歸根結底,原因更在於後勤供應。

黃巾軍每過一處,便劫掠一出,所過之地寸草不生,竭澤而漁,這樣的做法,充分暴露了他們不懂得如何團結民眾。

而官軍呢?他們雖然腐敗,但為什麼他們出現燒殺搶掠的頻率比黃巾軍要小?因為他們有糧有餉,用不著搶掠也能活下來。”

“可官軍的糧餉不也是從百姓之中征稅剝削來的,隻是改變了一下剝削的方式罷了。”張春華不屑道。

“對,就是這個!”劉協道,“方式!官軍看起來隻是改變了一下方式,但是卻將剝削控製在了百姓可以忍受的地步。一邊是玉石俱焚,一邊是苟且偷生,如此一來,百姓們會支持誰不言自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