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太子的煩惱(1 / 1)

“竟有此事?”張暉本來還在高興著呢,趙恒即位,果然有驚無險。哪想到趙恒會如此失望,以至於連“老匹夫”都罵了出來。

“你不知道,我本想借著此次對付皇後一黨,樹立威信,震懾百官。這樣,在我即位那天,我就可以安排幾個我的自己人進中書門下。沒想到,皇後的逆謀,卻被呂端硬生生給掐死了。那是皇後!沒有確鑿證據,我也動不了她。

最關鍵的,一步錯,全盤失。我的整個計劃全被打亂了。”趙恒氣惱道。

張暉仍然似懂非懂,幹張著嘴,接不上話。這段時間,雖說張暉跟著公主,對朝廷各項製度和官製了解了不少,但其中的道道和官場的製衡,他仍是門外漢。不比趙恒,事關自身,早已研究的很有心得。

“是這樣的,趙恒身邊的自己人,都是老皇帝一手給他安排的,像呂端、李沆、李至等,他們對老皇帝忠心耿耿,會身體力行的執行原來的政策不變。太子要想有所改變,有所作為,勢必會遭到他們的強力反對。

所以,趙恒想趁此機會立威,並順勢安插幾個人進中書門下,製衡這幫老臣。為以後太子伸張權力減少阻力。

沒想到,一場政變還沒開始就結束了。趙恒沒有理由發作,就無法借他們的人頭來立威,要安插人手的事,怕不是那麼容易了。”燕若晴在旁柔聲解釋。

張暉聽的有些傻眼了。呂端可是曆史名臣,李沆、李至兩個,也都是博學之輩,對太子也很忠心,趙恒平日裏對他們很是尊敬。沒想到,背後竟是如此關係。

仿佛有人在大腦裏打開了一扇門,張暉猛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曆史上,正是在真宗朝,才讓李繼遷率領下的黨項做大,並最終在仁宗朝建國,成為大宋的心腹大患。而真宗朝,北宋國力正盛,按說不該如此,正是這些所謂的曆史名臣,為大宋後世留下了百年大患。看來,自己不能太過迷信曆史。他們也隻是些普通人而已。

“可是,若趙恒強行安排人手,他們能抵死反對嗎?趙恒畢竟是皇帝啊!”張暉雖然明白了點,但仍是想不通這點。

“皇帝的權力,沒你想的那麼大。”趙恒喪氣道,“皇上簽發的東西,必須中書門下合署後才能生效。若他們一味反對,我確實不能拿他們怎麼樣。

對他們用強是萬萬不行。他們可都是文壇泰鬥,在士層、民間廣有盛譽,對付他們,會大失民心的。”

張暉有些頭痛了:“那怎麼辦?”

“沒辦法,隻好把丁謂叫進宮,改變計劃,走一步看一步好了。”趙恒無奈。

“丁謂?”這個名字也有些耳熟,“他就是你想要安插的人嗎?貌似這個人,曆史名聲不怎麼樣。”

“管他名聲怎樣,至少,這人聽話。大政方針我不需要他去考慮,有我倆在,相信大政上出不了大岔子。我需要的是能夠將我的意誌推行下去的人才,不需要有自己主見的所謂的人傑。這個丁謂就是我需要的人!見風使舵,會揣摩上意。這種人,曆史上名聲當然不好。卻是每個皇帝都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