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史騰攻韓(1 / 2)

出征大典上,將軍內史騰、裨將軍李信在點將台等候秦王發出出征的命令,而扶蘇則作為護軍都尉隨軍出征。此刻扶蘇也身穿鎧甲,頭戴武冠,附蟬為文,貂尾為飾,環纓無蕤,以青係為緄。扶蘇身材瘦小,所以沒有合身的鎧甲,現在身上這副鎧甲,是王綰命令兵造工匠連夜趕製的。

內史騰生的身材勻稱修長,與王賁、蒙武的粗狂豪邁,身材魁梧不同。隻見內史騰上前一步,雙手抱拳,向高高站在點將台上的秦王大聲說道:“稟報大王,十萬大軍集結完畢,隨時待命,請大王示下~”扶蘇也在內史騰身邊抱拳行禮,隻是沒說話。

站在點將台上的不光有秦王嬴政,還有扶蘇的母親鄭妃。

鄭妃是鄭國人,時常唱《山有扶蘇》這首歌謠,於是秦王嬴政便給自己的長子起名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此子寄托著無限的期望。扶蘇機智聰穎,生具一副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因此與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馳。始皇偏執的認為這是扶蘇性格軟弱所致,於是才有了後來下旨讓扶蘇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築萬裏長城,抵禦北方的匈奴的事情,希望籍此培養出一個剛毅果敢的扶蘇。

如今扶蘇忽然轉性,主動要求隨軍出征,秦王嬴政心裏反倒是有些不放心和舍不得。扶蘇的母親鄭妃更加放心不下柔弱的兒子上戰場,她輕輕撫摸著扶蘇的頭,說道:“兒啊,上了戰場一切要聽內史騰將軍的安排,切不可逞能胡來~”

“諾~孩兒謹遵母親之命。”龍振華幼年喪母,所以對眼下這個母親很是看重。

鄭妃點點頭,轉身對秦王說道:“大王,扶蘇年幼,軍中的軍士們恐怕服侍不周,臣妾的貼身宮女小初聰明機靈,不如讓她~~~”

“母親~”扶蘇趕緊打斷鄭妃,說道:“母親,孩兒是上戰場,又不是去田獵?哪有帶宮女隨行的,還不叫十萬大秦將士笑話?”

秦王嬴政也哈哈大笑,說道:“扶蘇說的是,愛妃啊,此次扶蘇隨軍出征就是為了接受磨煉,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你總想讓扶蘇象小雛鷹一樣躲在你的羽翼之下,是害他,而不是愛他~”

誰知鄭妃眼淚淚道:“兒是娘親的心頭肉,扶蘇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嗚嗚嗚~”

秦王開始有些不耐煩了,喊到:“趙高~趙高~”

“奴臣在~”趙高應聲而出。

“你替寡人挑兩個聰明伶俐的小宦官,一路上照顧公子的起居~”

“諾~奴臣遵命~”趙高退回原位,向身邊一個小宦官耳語了幾句,那名小宦官就立刻一路小跑的去了。

秦王看著哭哭啼啼的鄭妃,說道:“這些愛妃滿意了吧?”

鄭妃這才破涕為笑,說道:“謝大王~”

秦王嬴政這才麵向三軍,朗聲說道:“寡人命爾等進兵潁川郡,討滅叛逆,即時出發~”

“諾~”秦軍將士們齊聲大喝,聲震雲霄。

秦王政十七年,秦王以內史騰為將軍,李信為裨將軍,長公子扶蘇為護軍都尉,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潁川郡進發。從這一天,以前的龍振華,現在的扶蘇開始了一段嶄新的人生旅途。

潁川郡,是秦國在奪取了韓國大部分領土之後建立的。此次叛亂,主要集中在潁川郡與魏國接壤的東部和北部。

本來,內史騰是安排扶蘇坐馬車前來的,但是扶蘇為了顯得更有親和力,執意要騎馬前往潁川。龍振華以前騎過馬,馬術還算可以,可如今不同往日。在跑馬場騎的馬配有高橋馬鞍和馬鐙,可現在的馬非但沒有馬鐙,連馬鞍都隻是幾層厚厚的布鋪在馬背上,馬快速奔跑的時候,需要雙腳加緊馬肚子。要以龍振華以前的身體,頂多就是磨出老繭,可如今的扶蘇身子柔弱的很,一天下來雙腿間就磨出了血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