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史騰哈哈一笑,說道:“負黎是連接成皋和魯陽的必經之路,如果不打通負黎這條通道,盤踞在東部和北部的叛軍就無法連成一片。但是,隻要負黎在我軍手中,我軍就可以將叛軍分割包圍~”
李信看了看成皋,又看了看魯陽,說道:“將軍,我們是否要把此行的真實目的告訴兩位?”
內史騰點了點頭,又看了看扶蘇,扶蘇說道:“我認為此事還是早點說清楚比較好,這樣兩位將軍能更好地配合我們的滅魏大計~”
司馬欣一驚,不解的問道:“滅魏?難道此次不是為了平定潁川的叛亂嗎?”
李信說道:“平定叛亂隻是幌子。”
董翳恍然大悟道:“難怪隻是一場小小的叛亂,陛下就派了十萬大軍,還以內史騰和李信大人為將,甚至~~長公子都一起前來,陛下果然是雄心壯誌啊~”
扶蘇說道:“此次,我大秦假借平定叛亂為名,向潁川郡集結兵力,先消滅韓國,然後還要故意延長戰事的時間,讓魏國麻痹大意,好為滅魏國做準備~”
內史騰說道:“韓國本來就是六國中最弱小的,如今的疆域隻剩下首都新鄭周圍的幾座城池,如同大秦的一個縣一般大小,要滅韓是易如反掌。但是關鍵在於一個‘快’字,平叛、滅韓,然後為滅魏做準備。”
李信提議道:“不如我大軍兵分兩路,分別以最快的速度剿滅魯陽和成皋的叛軍~此等烏合之眾,如何經得起我大秦的雷霆一擊?”
內史騰搖搖頭,說道:“不可如此草率,萬一韓國聯合魏國乘我軍分兵之際來攻,那該怎麼辦?”
扶蘇靈機一動,說道:“不如這樣,我們修書一封,送呈韓王,告誡他此乃我大秦域內之事,與他韓國無關,如果有任何非分之想,我大秦在平定叛亂之後一定滅其國家,毀其宗廟。”
司馬欣讚道:“這個辦法可行,韓王安人如其名,沉迷於安逸之中,膽小如鼠,畏懼我大秦如虎。嚇唬他一下,肯定管用。不如在信中說即便韓國不直接插手,如果有其他國家借道韓國,這筆賬也一樣算在他韓王安的頭上。”
內史騰大笑,說道:“公子真是聰明過人啊,這樣韓王既不敢直接插手,也不敢讓魏國插手。而且這些造反響應韓國的人看到自己浴血奮戰,而韓王袖手旁觀,一定會士氣低落,這樣一來,我大軍自可以從容不迫的消滅他們。”
計策議定,說幹就幹,不幾日,一封以扶蘇名義起草、言辭嚴厲的書信就到了新鄭,出現在韓王的手中。
大秦之威,震懾四方,潁川群盜者,妄圖武力一逞,悍然犯我天威。堪笑螳臂纖纖,怎擋我大秦兵車轔轔!我正揮師東進,旦暮可掃穴犁庭。爾等若欲趁機分啖飯後之羹,我即回師揮戈,掃平汝國。社稷宗廟頃刻之間化為齏粉,鐵器血刃無情。特此傳檄,以示先禮後兵。
韓王安讀完書信,敦實嚇出一身冷汗,一時心悸膽顫。他不知所措的在宮殿裏走來走去,最後終於忍不住喊到:“來人呐,把韓韜將軍請來~”這位韓韜乃是韓闖之後,也是眼下韓國唯一一個能帶兵的人了。
不多時,一個身材高大魁梧的軍人邁著大步走了進來,此人身高八尺,虎背熊腰,劍眉倒挑,頗有乃父之風。“臣韓韜,參見大王~四萬大軍已經集結完畢,隨時開始開赴前線,接應成皋和魯陽的起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