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人在旅途
你很難相信自己會是一個凡人。三十歲以後,你掙紮許久,在自我沉淪的夜裏。
穿行人群時,與親愛的執手逛街時,在某個談話的片刻凝視窗外時,你都會泛起這樣的情緒。生活很艱難,自我安放是一門學問。
少年時玩伴三四,做些瘋狂的事,眺望遠處的山,人生如同茫茫白霧,卻始終堅信大幕即將拉開。三十歲後,該妥協的妥協,該平衡的平衡,你能做些什麼?世道教會了你一些什麼?曆曆在目,避無可避。
以前我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堅信人生是一個從飽滿而至幹枯的過程。像一個鼓脹的皮球,不斷地有人給你放氣,並踢來踢去,最終幹癟的離場,在野草與圍欄的角落處,靜默存在。
這不是泄氣。也並非消沉。原本就是如此。少年心氣下對世界的驚喜與意外,最終便會被諳熟於心的各類技巧替代。否則,很難相信你竟會如此順利的活至今天。
不是“成功”。不是在比較中所產生的誌得意滿。是原本便是如此。納入軌道與秩序後的人——理所當然的喪失。你可明白?
如果你翻開此書,並已閱讀至此,相信你或多或少的領會了這個家夥呻吟的力度有多麼強烈。所有的話均已說盡,所有的感慨都已發完。
合上書,去過這眩暈的生活吧。我們所爭取到的權利原本便隻有一個——盡其所能、如己所願地活下去。
祝你愉快。
羅?塵
2013年8月15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