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情結
溫總理來到了咱船上
嘩,嘩……
天像漏了一樣,連日的暴雨如注如傾……
淮河陡漲,洪水翻騰,濁浪排天,奔瀉千裏……
王家壩水位高達29.42米,吳家渡髙達22.05米,流量達8580立方米/秒,均超過1991年。淮河又發生了特大洪水。
蒙窪行洪了,荊山湖行洪了,這可是第7個行蓄洪區在行洪啊!
近年來投資20多億的懷洪新河以13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開始分洪了,可是淮河水位仍居高不下,淮水像脫了韁的野馬狂奔亂竄,淮北大堤穿堤建築物險象環生……
2003年7月9日,淮河大堤懷遠荊家溝涵出現嚴重管湧,河水汩汩湧出,若得不到及時控製,將會導致淮河幹堤坍塌,懷遠縣城頃刻間將會成為水下城,後果不堪設想。
與此同時,地處蚌埠市東郊的方邱湖,五河縣的臨北和香浮段洪水漫堤,大堤隨時都有被衝垮的危險。
責任重於泰山,蚌埠市防汛調度中心大樓徹夜燈火通明,市委書記方平、市長花建慧以及副指揮長、副市長何金良、吳洪明坐鎮指揮,與專家一道進行科學調度。旋即行洪區內出現了緊張有序的場麵:人員撤離了;搶險物資運到了大堤;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和武警官兵被調到第一線;水利工作者和民工出現在險工險段處。沿淮50萬軍民通力合作,協同作戰,奮戰在一二百公裏的淮堤上……
但老天爺依然摞著勁,下著傾盆大雨,7月9日至11日淮河流域仍是大暴雨,上遊有的地方降雨達110毫米以上。第一次洪峰剛過,第二次洪峰又要到來,汛情十分嚴峻,人們心急如焚。
就在這關鍵時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政和部門負責同誌繼續加強領導,靠前指揮,依靠群眾、科學調度、周密安排,奪取抗洪救災的勝利。總書記的指示給抗洪軍民帶來莫大的鼓舞。就在這時,還聽說溫家寶總理將親臨淮河察看水情、災情,親自指導抗洪救災工作。尤其令我們激動的是,總理還要上“淮防一號”,這可是1991年淮河發大水時,原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乘坐過的船嗬。時隔12年,我們尊敬的溫總理又要上“淮防一號”,這真是我們水利人的幸福和驕傲。
要接待總理,“淮防一號”就得進行安全檢查和整修,可是時間緊迫,必須進行急修。7月10日夜晚,當主持工作的蚌埠水利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李寶宣將我從五河搶險第一線叫回蚌埠時,已是11日淩晨2點鍾了。等我們研究好整修方案,上到停在蚌埠閘上的“淮防一號”時,已是淩晨4點鍾了。大家顧不上睡覺和吃飯,搬的搬,抬的抬,拖地的拖地,抹桌子的抹桌子,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淮防一號”終於整修一新,上下船的房間及兩邊走廊全都鋪上了紅地毯,下麵的小會議室還換了吊頂,貼上了牆布,擺上了桌椅,還安裝了空調和電視。為安全起見,細心的李局長還調來6隻橡皮船放在船的隱蔽處,第二天又買來百餘件救生衣。根據上級要求,12日上午還進行了試航。一切安全防範措施布置好後,“淮防一號”開到上橋閘東500米處。懷遠荊欠鄉幹群在此處大堤上用草包墊起一條坡路,舟橋部隊在淮河上搭了一座浮橋,我們的“淮防一號”緊靠在浮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