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跡散記

我從天涯海角來

今年4月30日我從海南島歸來,妻子和女兒早就在南京祿口機場接我。當我將南國五彩斑斕的貝殼和形態各異的椰雕送到她們手中時,她們嘖嘖稱好,尤其看到海水湛藍,海天一體,海濱上奇石磊磊,著名的“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等刻石屹立於群石之中等顯示著熱帶風光的照片時,她們頓時雀躍歡呼起來,連聲說:“這個地方太美啦!”。

女兒還唱起了“請到天涯海角來,這裏四季春常在……”可是女兒怎麼也搞不明白:這麼美麗的地方,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卻把“天涯海角”與人間盡頭劃了等號,使它充滿了悲哀、渺茫的情調。君不見一個大官被流放到崖州的,來到了這個瘴癘交攻的蠻荒之地徹底絕望了,遂寫下了:“一去一萬裏,千至千不返,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的詩句。這個大官就是唐朝丞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綱、李光、趙鼎、名臣胡詮,以及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和明朝的海瑞也都曾被貶到這個“鬼門關”。在封建社會,海南島無疑成了被用來流放“叛民”“逆臣”和犯人的所在地。所以,人們把崖州濱海視為無限遙遠、無法返回的絕境,極言為“天涯海角”就是很自然的了。“天涯海角”是曆史悲劇的記錄,而不是地理位置的寫實。天之涯,海之角,“鳥飛尚需半年程”,那是古代的事了。現在從南京乘飛機隻需兩個半小時就能到達海南了。“萬丈炎荒無覓處,花映天涯海角新”。這裏碧水藍天一色,煙波浩瀚,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的巨石雄峙海濱,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不勝收。據記載“天涯”題刻,是清代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所書。“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範雲榜所書。“南天一柱”來曆還有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帶惡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兩位仙女知道後偷偷下凡,立身於南海中,為當地漁家引航導向。王母娘娘很惱怒,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4月天是海南旅遊的最佳季節,天涯海角遊覽區更是遊人如織,遊人倆爭相在“天涯”、“海角”、“南天一柱”三塊奇石旁拍照留影。我也拍了不少照片,甚至包括這裏的海浪、沙灘、椰樹、陽光、藍天和三亞市花——三角梅等都一一進入了我的鏡頭。

我從天涯海角來,我送給妻子、女兒的不僅僅是以上所稱的“紀念品”,而且送給了她們一個邊陲南國翻天覆地變化的縮影,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