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盧浮宮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賽納河北岸,它的整體建築呈“U”型。整個盧浮宮占地麵積為24公頃,是歐洲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與聖彼得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三大博物館,是舉世聞名的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

盧浮這個詞來源於古老的法語“麻風病人”一詞。盧浮宮原先隻是一座城堡,是丨190年國王菲利浦·奧格斯為自己建造的存放他的寶石、狗和戰俘的地方。以後經曆代國王的改建和擴建變成了行宮。16世紀弗朗索瓦一世即位。他為了建造一座文藝複興式的宮殿,下令拆除了原有建築,重新修建盧浮宮。重建一直延續到亨利二世,完成了宮殿的西、南兩麵。此後路易十三又將盧浮宮兩翼向北延伸,建成了拱形的鍾樓。路易十四把盧浮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並在庭院外麵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畫廊。

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這座國王的宮殿屬於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直到新皇帝拿破侖搬進盧浮宮。拿破侖在這座建築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並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拿破侖一世不斷向外擴張,稱雄歐洲,將幾千噸藝術品從被其征服的國家搬到巴黎,運進盧浮宮。其中包括意大利、埃及、土耳其和羅馬教皇收藏的繪畫和雕刻等稀世珍品。

盧浮宮這座建築本身,既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傑作,也是法國近千年曆史的見證。這裏曾經居住過50名法國國王和王後。還有許多著名藝術家在這裏生活過。他們有的在這裏壽終正寢,有的被謀殺,死於非命,血濺盧浮宮。

走進盧浮宮可以看到壯觀的柱廊,華麗的鍾樓,精美的雕塑。富麗堂皇的內部裝飾,無不顯示出建築藝術的精湛。

而麵對數以萬計栩栩如生的雕塑和神秘莫測的繪畫(盧浮宮藝術品多達40萬件,看到的隻是部分),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當我看到三件“鎮庫之寶”(“愛神維納斯”、“勝利女神尼卡”和“蒙娜麗莎”)時,開始激動,渾身熱血沸騰;繼而,屏住呼吸,放慢了腳步,乃至完全停頓下來,雙眼直射寶貝,寶貝也似乎在注視我,我的心又被撫平了,我的人又變得虔誠起來,對三寶頂禮膜拜了。

三寶之中居首席的當推婷婷玉立、端莊典雅的“維納斯”雕像。她是2000多年前著名雕刻家帕克拉西代爾的作品,是1820年在米洛斯島上的一個山洞裏被偶然發現的,所以又叫“米洛斯島的維納斯”。這座雕像由一塊透明的白雲石雕成,神情莊重,形體各部分和諧統一,至今仍被推為“愛與美”之神,是女性美的代表。盡管發現時就失去雙臂,但仍給人以完整的美感,被譽為古典藝術的不朽傑作。

“勝利女神尼卡”雕像也有2000多年的曆史。她是公元前3世紀雕刻家為了紀念一位將軍戰勝敵人而作。1863年在愛琴海薩莫雷斯島上發現,故又稱“薩莫雷斯有翼女神”。這座無頭斷臂、雙翅舒展欲飛的勝利女神高達2米,生動地表現了那種意欲乘風而去的動人風姿,體現出極其精湛的藝術造型技巧。

“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藝術大師達·芬奇的油畫名作。這是文藝複興盛期最卓越的肖像畫之一,創作於1506年。這幅畫被法王法蘭斯一世用4000金幣買下,收藏於盧浮宮。達?芬奇為這幅肖像畫花了4年的心血。蒙娜麗莎當時24歲,她的孩子剛死去不久。達·芬奇不想讓她的畫像顯出愁容,請來樂師給她演奏美妙的音樂。她聽到人迷之處,露出了一絲微笑,可是眼睛仍然帶著悵惘、憂傷。達·芬奇就把這一刹那笑容收進畫中,完成了千古的傑作。後來許多人猜測這微笑的含義,是哀愁,是幸福,還是對命運的嘲諷……

傳說為這幅絕世之作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使其更加動人而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