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現在,我已脫了軍裝,可以說這個話了。我說了,你們可能不信,我曾經給人推銷過扣子。真的,就是那種一分、二分、五分的有機玻璃扣子。那是一個溫州客商交給我做的,我是在一個茶館裏認識那個溫州客商的。他在溫州有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工廠,專門生產扣子。那時,他就像個叫花子似的,肩上扛著個塑料袋子,袋子裏裝著他生產的扣子,沿街推銷……他說他想在上海找個人代理他的扣子。我當時靈機一動,就說我可以給你代理。他說,你穿著軍裝呢,怎麼代理?我說,那你別管,那是我的事情。他看著我,就那麼看了一會兒,說老弟,你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什麼要求,你把扣子每樣給我一個就是了。他生產有幾百種扣子,他就拿出來讓我挑,第一次我隻挑了二十六個。你們知道扣子很小,我裝在衣兜裏,誰也看不出來……就這樣,憑著一個兜,我成了這家工廠的上海代理了。我把那些扣子裝在兜裏,每走過一個商店,我就掏出來讓人家看,要是看中了哪樣,就定下來。可有一樣,我絕不讓那溫州客商跟商場裏的人直接見麵……那客商不會想到,正是這身軍裝取得了人們的信任。在一年多的時間裏,我幾乎跑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說實話,我是用衛戍區給我買東西的錢做周轉的,依舊是‘上打下’……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一年多的時間,我掙了三萬八千塊錢!有了這三萬多塊錢,我就收手不幹了。推銷扣子太累,一家一家地去磨嘴皮子,腿都快跑斷了,我不想再幹了……”
當馮家福說到這裏,他停住了。他停下來喝了口水,見“姐”們都愣愣地望著他,就像不認識似的……他笑了笑,又接著往下說:“後來我就做證券了。有一天,在街頭上,我看人們亂嚷嚷的,在議論著什麼……突然間,我覺得我聞到了一股氣味。我就像獵犬一樣,突然聞到了生意的氣味。真的,我不騙你們,我真是聞到了。我立時就衝了進去,那裏排著長隊,是在買‘認購證’呢……那是我的一次人生轉機!也許你們已經忘記了,那天我回到部隊之後,曾分別找過你們,我一個一個對你們說,姐哎,相信我嗎?你們說,相信。我說如今辦事太難了,我需要一個上海戶口的身份證,我說是辦‘煤氣證’用的,讓你們一人給我找一個,你們在上海熟人多……後來一共找了十二個身份證。那就是我做股票的開端。我用推銷扣子積攢的三萬多塊錢,加上衛戍區讓我采購用的錢,一共五萬多一點,同時,我又分別給我的三個哥哥寫信,讓他們給我湊了一些,總共八萬塊錢,全部砸在了股票上……那時候我就想,我要是真掙了錢,我一定會百倍地報答你們—— 一百倍!”
他說:“姐哎,不瞞你們說,我真是有做生意的天分。我曾經有過一段很美妙的日子。那時候,我一睡醒來,每天能賺五百塊錢……真好啊,真好!有一段,你們看我牙總是咬著,那是我在等待機會哪,我在等拋出的機會,等那筆錢漲到八十八倍的時候,我才聞到味了,我真能聞到味,我一下子全拋了……老天爺,在最後的一秒鍾,那心都要蹦出來了!而後我一個人躲在屋子裏,大睡了三天,緊接著是股票全線崩潰……三天之後,我決定轉業。姐哎,現在我已經不做股票了,我在咱們(他說的竟然是‘咱們’)上海開了一家電腦公司,我改做電腦了。哪一天,要是姐們轉業了,遇到難處了,想到我公司來做事,我是非常歡迎的。”
馮家福終於把話說完了。當他說完這段話的時候,他重重地籲了一口氣……說完這段話,他覺得他已經站起來了,他再也不是那個受人嗬護的小通訊員了,他已經是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了。
可是,姐們誰也不說話,姐們一句話也不說……那場麵是很煞風景的。他昂昂地坐在那裏,似乎在等待著姐們的提問,然而,卻沒有一個人開口說話。姐們的臉色突然變得很難看,那就像是誰陡然間在席麵上潑了一盆汙水!
片刻,女連長站起來了,她一句話也不說,就往外走。女兵們也都站起身來,跟著她往外走,默默地,誰也不說什麼……那些信封,全都在桌子上撂著,誰也沒拿,沒有一個人拿!也許,是有人想拿的,可是,當著眾人的麵,怎麼好意思拿呢?
倏爾,他發現,他錯了。他淤積太久,隻想一吐為快。可他沒有想到,有時候,真誠並不是一種品質。在某種意義上說,真誠其實是一種權力。人,不是誰不誰都可以表達真誠的,也不是想真誠就可以真誠的,那要看環境,看場合,看條件……有些事,你做了,卻不能說。有些話,你說了,卻不能做。這就是社會……
是呀,那個小黑豆已經不見了,這是一個闖上海灘的男人。馮家福慢慢地站起身來,望著那些就要離開他的姐們,先是十分動情地喊了一聲:“姐哎——”
片刻,女兵們站住了,在那一聲動情的呼喊中站住了,人們等著他說一點什麼,倘或……可是,緊接著,他的語氣就變了,當姐們停住腳步,回望他的時候,他竟然用十分油滑的、半調侃的語氣說:“我嘴裏有糖。真的,我嘴裏有糖。”說著,他伸出了舌頭,隻見他的舌頭上果然粘著一塊“泡泡糖”,那“泡泡糖”在他嘴邊上越吹越大,像個小氣球似的,“啪”的一下,炸了。
女兵們心裏說,這不是一個暴發戶嗎?先先……怎麼就沒看出來呢?!
姐們一個個都走了,門無聲地關上了。此時此刻,馮家福突然覺得很孤很孤,他比任何時候都孤!他想給哥打一個電話,就現在,立即,給哥打一個電話……他要告訴哥,在大上海,他站住腳了。他有錢了!
四、《上梁方言》的注釋
哥生老四的氣了。
在信上,哥把他罵得狗血淋頭!哥說,他再也不管他的事了……
是呀,表麵上看,在馮氏五兄弟中,老四是最綿軟、最文氣的一個。可是,當老大馮家昌一連寫了十二封信,那猶如“十二道金牌”,一次次催促他趕快出來的時候,他卻斷然拒絕了。小時候,他是兄弟之間最老實、最聽話的一個。那時,哥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然而,到了大哥的宏偉計劃將要實現的時候,到了弟兄們各把一方、可以遙相呼應的時候……他居然不聽哥的招呼,執意留在了上梁村。
哥是真生氣呀!為了他,哥花費了多少心血?!哥知道老四內向,人長得柴,也瘦弱,哥就沒打算讓他吃苦。哥把一切都給安排好了:先當兵,就在市裏的軍分區當兵,也就站站崗什麼的,絕不讓他受罪;當兵的第二年就讓他上軍校,這都聯係好了,而後再轉幹……哥說,這都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其中所有的關節,哥都一一打通了,就等他坐享其成了。可是,這王八蛋不知中了什麼邪,就是不肯出來。
接著,老二、老三、老五也分別給他寫信……說老四,你不聽哥的話,你傻呀!
到了後來,連爹也走了——老姑夫進城跟兒子享福去了。爹走的時候,還勸他說,老四啊,走吧。你還是走吧。那唾沫,淹人哪!可無論你說什麼,他就那麼耷蒙著眼皮……死拗著。
——連村裏人都認為他傻!
對馮家,村裏人本來就看不起,再加上老大、老二、老三、老五一個個全“曲線救國”了……他們一走,人們自然把心裏的惡氣全撒在了老四身上!他呢,無論人們說什麼,都一聲不吭,認了。本來,在馮家五兄弟中,他是學習最好的,就是不當兵,也完全可以考出去,可他死活不走。
在上梁,他有過一段極為狼狽的日子。
有那麼一兩年的時間,他幾乎活成了一個“鬼”。村裏人都說,這人怎麼一下子變得神神道道的,八成是得“想死病”了。在鄉村裏,這是一種很“流氓”、很“哈菜”的病。白日裏還好說,白日裏他老是捧著書看,倒也正正經經的。可一到晚上,他就像沒魂兒了一樣,一身的“鬼氣”!他夜遊……
每天夜裏,他就在村子的四周遊蕩。有時候他就蹲在樹下,有時候他藏在麥棵裏,隻要見一個穿月白或棗紅布衫的,他就悄悄地“哨”著人家,跟很久很久,而後突然跳到人家前麵,猛叫一聲:“嫂……”嚇人一跳!按說,喊也就喊了,可還沒等人醒過神來,他扭頭就走,偷兒一樣的跑得飛快!也不知究竟圖個啥!一次,兩次,村裏人還不是太在乎,可次數一多,人家就反感了。黑燈瞎火的,一個婦道人家,正走呢,突然就跳出來個“他”,頭發長長的,賊瘦,那樣子就像鬼魂一樣,嚇死人!再後,就有女人當著麵“呸”他,人人見了都“呸”他,一邊“呸”一邊還罵……就這麼連著“呸”了幾次,他的頭再也抬不起來了。
沒有人能說清楚他究竟是為了什麼。他人瘦,臉也寡,可他臉上總是汪著兩塊潮紅,兩隻眼也像血葫蘆似的,看人癡癡的,走路悶悶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邪氣。有時候,他捧著本閑書,就那麼死讀死讀的;有的時候,他就蹲在地上,用一截樹枝在地上畫來畫去的,見有人來了,趕忙用腳蹭掉,也不知寫了些什麼;還有的時候,他一邊走一邊嘴裏還嘟嘟囔囔地說著什麼……可走著走著,又突然拐回去了。吃飯呢,也是饑一頓飽一頓的,瘦得不像個人,看那樣子,一風就能刮倒!
在他最消沉的時候,有那麼幾天,他就一個人坐在河邊上吹簫,一夜一夜地吹,既不吃也不喝……吹累了的時候,就在河堤上歪一會兒,等醒過勁兒來,再接著吹。那簫聲嗚嗚咽咽,如泣如訴,一聲聲慢,一聲聲緊!就像是一個抖不開的線團兒,撲啦啦滿地都是線頭子,越抖越緊,越纏越亂,去抓哪一根好呢?又像是娘兒倆隔著簾兒在訴說心曲,心長話短,娓娓綿綿,一笸籮的熬煎。還像是用碾盤去推日子,一血一血的,磨的是時光,碾的可是情感……吹到後來,連月兒都蒙著臉兒去聽!
簫聲斷斷續續地從河上飄過來,吹得人心裏發涼……有一天晚上,他像狼嗥一樣大喊了三聲,誰也沒聽見他究竟喊了什麼!此後,他突然就沉寂下來。後來,不知是吃了些什麼藥,慢慢地,居然就正常些了,也不再夜遊了。那時候,村小學裏剛好缺了一名教師,急等著用人,於是,經村裏安排,他就到小學裏當民辦教師去了,教的是語文。這個時候,自然不能再叫他“瓜蛋”了,在民辦教師的工資冊上,他也算有了自己的名字:馮家和。
在村辦小學裏,除了教課之外,他大多時間都是一個人貓在屋子裏,樣子神神怪怪的,很少出門……不久之後,學校的老師們驚異地發現,這個馮家和,他是在寫書呢。他居然要寫書!趁他不在的時候,人們偷偷地看過他寫的一些草稿,那是一本他自己起名叫《上梁方言》的書……在他的草稿上,密密麻麻地記著很多“注釋”,那“注釋”是一條一條、一款一款的,記述的竟都是些莫名其妙的東西——
…………
天:
注釋一,此字,字典上解釋為天空、天氣、天然之意。普通話讀音一聲陰平。
注釋二,此字在上梁,首先在讀音上被“兒化”了,它讀“天兒”。這字在讀音上先先就被輕慢了,因為太遙遠,也因為不可知……人們對這個自然界最大的字反而不尊重了。所以,在上梁,當人們說到“天兒”的時候,反而有了一層戲謔、調侃、辱謾之意。村裏一個叫黑子的就常說:“你看那雞巴天兒,熱的!”
注釋三,在此地,“天兒”還有鍾表的意思,是時間的大約數,也叫“日月”。這裏的時間是用“熬”和“磨”來表述的,是很緩的。這個“天兒”是要用寬寬的脊梁去“背”的。
注釋四,在上梁,人們還是懼“天”的,那是一種不可言說的懼怕。從精神含意上說,引申為對權勢、對不可預知的威力的恐懼。大權謂之“天”,小權謂之“地”,在這裏,“地”是實實在在的,是眼看得見的。“天”卻很遙遠,很宏觀,就是一個炸雷打下來,還有個“閃”的時候,讓你躲避。所以,在上梁,人們是敢於戲“天”的。如村西有位二禿子,敢罵娘,也敢於日天。有一次,他紅著脖子與人“抬杠”,噴著唾沫星子日罵上頭的領導。那人說,你真有日天本事,告去呀!他說,屌!那人說,老天爺你也敢日嗎?他說,屌個毛!那人一回頭,說,咦,所長來了。他扭頭就跑!
地:
注釋一,此字,字典上為地球、陸地、地方、路程之意。普通話讀音為重音去聲。
注釋二,在上梁,此字隻讀輕聲,好像怕嚇著什麼似的,是極為親切、私密的一種讀法。這裏邊先有親娘老子的含意,次有(自家的)床上女人的親昵,還有破鞋底、爛席片、笤帚疙瘩兒、屎罐子、尿盆子一般的隨意。
注釋三,在上梁,“地”在人們眼裏是很小的,叫“一畝三分地”。正因為這“小”,它才充滿了愛意。那愛是貼骨貼肉的,與日子有著致命的粘連。正因為愛到了極處,也蔑視到了極處,苦在裏邊含著,恨在裏邊含著,有人恨得用腳跺它,有人把它捧在手裏……包容的時候,它是海;渺小的時候,它是汗;背著它,太重;放下它,太輕;離開它,太空;走近它,太苦。綿綿長長的一個“地”呀,那真是欲說還休!
注釋四,在上梁,這個“地”字又有無限的延伸:它是扛在肩上的日子,當“背”字講;它是衣食的來源,當“吃”字講;它又是一方的守護和彈壓,當“權”字講,那叫“土地爺”。在人們的意識裏,“天”是形而上的,“地”是形而下的。“天”是父親,“地”是母親。“天”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地”是繩索一樣的近,它捆人哪。對於“地”,因為它太近,是人人想逃離的。生於斯,那是無奈,告老時才想起還鄉,那叫做回歸故裏。“裏”就是“地”呀,熱辣辣的“地”呀!
人:
注釋一,字典上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普通話的讀音為二聲陽平。
注釋二,在上梁,這個字讀“仁兒”,音是定要“兒化”的。說起來,是很自甘、很輕慢的。在本地,人們最常用的口語是,人(仁兒),草木之人(仁兒)。所以,在這裏,人與草木是平齊的,是同樣低賤的。這個“仁兒”是在包裹之中的,是硬殼裏的一個核兒,它的活就是一種掙紮,或者叫做“鑽擠”。“鑽擠”是本地的常用土語,這裏邊的隱藏意是“逃”!
注釋三,在這裏,“仁兒”還有麵具的意思,那是一種“偽裝”,“臉”就是人的麵具。“仁兒”是最難看透的,它隱藏著一層層的包裹。老蔫在村裏活了七十年,“麵”得不能再“麵”了,老實得三腳跺不出一個屁來。“文革”中,由於出身不好,上學的小孩子給他脖子上插一黑旗,他就每天插著這黑旗走來走去……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就去省裏開會去了,說是黃埔一期畢業的學生!
中:
注釋一,此字原為居中意,為中間、中國之中。普通話的讀音為一聲陰平。
注釋二,此字在上梁,應為口語化的地方應承語,也叫“點頭話”。此地用兩種聲調,一為陽平,二為去聲。如狗子說是一串“陽平”;麥囤說的是一炮“去聲”。
注釋三,曆史上,此字曾有“天下第一”、“天下之中”、“天下歸心”之含意,這“中”曾有十分傲意,喊出來底氣是很足,是一覽眾山小,很陽壯的。登封的告城觀星台曾有過記載,那是天下的中心呢!後來就很心酸地“出溜”下來了,一路遭貶,幾經演變(?)怎麼就成了這種樣子:它成了上梁的“點頭話”,成了實質上的“投降調”,成了“臣伏句”,成了狗子常掛在嘴邊的無條件的服從:“中中中中中……”成了麥囤的表決心式的“中”!——為什麼呢?待查。
受:
注釋一,此字原為接受、遭受、承受之意。被動詞。普通話讀音為二聲陽平。
注釋二,此字在上梁,則是主動語。是很積極的詞彙。是一種擔當;是把土地扛在肩上行走,是“活”的同義,也是“勞作”的代名詞。上梁讀音略微,在地裏幹活的時候,村人們相互撞見了,如若不說那個“吃”字的時候,就會招呼說:“受哩?”對方的回答一準是:“受。”
注釋三,在鄉間,此字甚苦,這裏邊似乎包括著生命的全部內容。春夏秋冬,風霜雨雪,有多少個烈日,就有多少個“受”,那就像是一種無始無終的勞作。在時光裏,它還有扛、頂、支的意思,那“受”字的本身不就要一個站立的人用頭來支天嗎?!這個“受”是專門對“日月”來說的,它表述的是一種寬容與平和,是很大器的一種靜。在上梁,這個“受”是有長度的,它以六十年為一個度量單位,那叫“花甲”。過了花甲,就到了“不中受”的年紀了,那是期望著能放一個響屁的年齡。
惡:
注釋一,字典上解釋為:很壞的行為,與“好”、“善”相對。讀音為二聲陰平。
注釋二,此字在本地讀為長音三聲,語氣是要加重的。而這個“惡”的含意卻與本字恰恰相反,是極度的感歎詞。如魁家的大姑娘要嫁到外地去,有人來村裏打聽這女子的情形,問到了罐爺。問長相時,罐爺說:“——惡。”問品行,罐爺說:“——惡呀。”問能力,罐爺長歎一聲,“——老惡呀!”於是,生生就壞了人家一門親事。其不知,在上梁,這是上上之意的誇獎詞,是一種由衷的讚美。
注釋三,此字在全國地方方言的使用中,怕也是獨一無二的。“惡”是在何年何月何日演變為“好”呢?實在是無從查起。在這裏,那感歎意卻是十成的。那是對“才幹”、“能力”、“智慧”的褒揚。在鄉間,也許真正有能力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這個“惡”字就是“突出”的意思了。
吃:
注釋一,字典上解釋為把食物放在嘴裏經過咀嚼咽下去。讀音為一聲陽平。
注釋二,在上梁,此字成了一個虛詞,是一種具有問候性質的家常話,是客套,是禮儀。而“吃”的真正含意卻由另一個字來代替,那叫“兌”!假如有人告訴你,“上家吃去!”你是萬萬不能去的,你若去了,那就大煞風景了。
注釋三,在這裏,這個“吃”還有“訛詐”的意思。常用的一個詞叫“吃他”。村後有一叫大盛的,常年遊手好閑。他娘說,盛,你就吃我呢?他說:我就是吃你呢。他娘說,我要死了呢?他說:死了吃麻斤(他媳婦叫麻斤)。他娘說,麻斤要是不中了,看你咋辦?他說:不還有“小”呢。他女兒叫“小”,才三歲。
日:
注釋一,名詞。字典上解釋為一、太陽。二、日本。讀音為重音四聲。
注釋二,在上梁,此字為名詞動用,陽性的進攻性動詞。讀音極重,也極為昂揚。
注釋三,此字含意豐富,一切即——“日!”首先它是對“天”的宣戰,含意即為“日天”,是在想象中把天“操”一個窟窿!它方式是“形而上”的,是精神領域的一種呐喊,是敢作敢為的代名詞。
注釋四,此字含有極強的“革命性”與“造反”精神,是豁出來的“作”,也是“拚命”的同義語。據傳,一九四六年冬天,上梁貧協主席劉大傻,被二次殺回來的“還鄉團”捉住,當即在河灘裏挖坑活埋。那天,被人五花大綁推進坑後,他一直罵聲不絕!當沙土埋到肚臍時,一打手問他:“屌都埋了,還敢日嗎?”他頭一梗:“日!——”土掩到脖子時,問:“還日?”他脖兒一揚:“日!……”於是,這打手氣了,捉一鬼頭刀,貼地一刀橫掃過去,那頭斜插著飛出去,那罵聲也跟著飛將出去:“我日——”一潑熱血濺在了七尺開外的樹幹上……後來,那棵樹一麵發黑,被人稱為“我日樹”。
注釋五,此字引申為男性對女性的肉體進攻,它等同於床上的“幹”或“操”。在上梁,這個極具有進攻意義的字,大多時間卻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是嘴上的一種享樂方式,是意淫,是口頭宣泄。
跑:
注釋一,字典解釋為兩隻腳或四條腿迅速前進。普通話讀音為長調上聲。
注釋二,此字在上梁隻有一個含意,那是“求人”或“托關係”的代名詞。一般是兩字連讀,叫做“跑跑。”村中秋人與鳳仙結婚,“好兒”已定下,灶已壘好,可連去鄉政府九趟沒有辦下“證”來。後來,他爹說:“跑跑吧。”於是,就帶著禮物去找了穗兒奶奶,穗兒奶奶坐“嗵嗵嗵”到縣城找了萬選(萬選如今在縣上工作),萬選騎著自行車趕回來,托了他的一個當副鄉長的同學,副鄉長找到了鄉民政助理,鄉民政助理說,章不在,“證”用完了。於是,副鄉長說,!硬是把鄉民政助理拽到了酒桌上……結果,一趟就辦下來了。
…………
叫叫:
注釋一,六十年代專用詞彙,也是一個很女性的詞彙。外地一般叫“皂角”,洗衣裳當肥皂用的。每到夏季,河邊上一片棒槌響,那定然是在衣裳裏裹了“叫叫”。
注釋二,在上梁,此後又演變成房事的“代名詞”,夜裏,誰家媳婦房事做得好,就被稱為身上長有“叫叫肉”。大凡身上長有“叫叫肉”的女人,村裏女人們是最看不起的,叫做“賣尻貨”,是“下賤”的同義語。
蟲意:
注釋一,此詞囊括了人以外的、會發聲的、一切弱小的生命狀態。
注釋二,在上梁,此詞含意深遠,讀時音必得“兒”化才親切,是“小”、“弱”、“柔”的代名詞。有時也是“掙紮”、“頑強”、“活著”的同義語。
注釋三,夜靜的時候,房門外、草叢中、屋簷下,那一處處的響動,就是一個個歌唱著的“活”,很小的很熱烈的“活”。“蟲”也就罷了,可加了一個“意兒”,那就有了十分的境界,說的是人之不如!
注釋四,村中有一老人綽號叫蟲意兒。此人會學蛐蛐叫,學得極像,能把蛐蛐從草叢裏勾出來。據說他祖上曾做過京城大官的門人,是專門養蟋蟀、鬥蟋蟀的。傳到他這一代,卻隻剩下這麼一個名字了。
哈菜:
注釋一,主要指菜瓜、脆瓜、麵瓜。是瓜的同義語。
注釋二,在上梁,此詞引申為“窩囊”、“無能”、“懦弱”的代名詞。如村中有一叫保成的小夥,雖娶了媳婦,但媳婦三年不讓他上床。出來後,村裏人問他:睡了嗎?答曰:睡了。再問:咋睡的?答曰:蹲著睡。村裏人就說:哈菜!
注釋三,陽痿的別稱。引申為下賤、卑劣之意。
鑽擠:
注釋一,對精明的注解,是能人的標誌。
注釋二,在上梁,“鑽”和“擠”一向是連用的。人是埋在土裏的,這是帶“殼”生存的一種說法,要想破殼而出,沒有“鑽”和“擠”是很難走出去的。如村中萬選,原是小學教師,常提著一罐小磨香油到縣城裏去送禮,禮也不多,就小磨香油、花生柿子什麼的,一年一年地送……送著送著就送到公社去了;後來,送著送著,就送到縣上去了。後來有人說起他,就說:“這人鑽擠!”
濕氣:
注釋一,在上梁,這個詞是“餿”和“黴”的意思。一般指已開始發黴、變質、有了一些餿味但還能湊合吃的食物。
注釋二,引申為陳年舊事,或許多年前的一筆舊冤、舊賬,現在又被人重新提起——這叫“濕氣話”。如村裏東升爹和東升娘打了一輩子架。每一次吵架總是有兩句話開頭,東升娘說:“早先,你爹趕集的時候,老丟褲腰帶……”東升爹就厲聲喝道:“陳穀子爛芝麻的,說那濕氣話幹啥?!”
搬倉:
注釋一,田鼠。
注釋二,一九六一年,大饑,全村男女老少都去地裏挖“搬倉洞”,用煙熏、用水灌、用尿澆……逮住一隻,喊聲四起!挖出來一捧一捧的花生、玉米粒、麥粒等都成了救命糧。此後就引申為有存糧的人家,曰之“搬倉家”。
跑反:
注釋一,在上梁,這是一個曆史概念,也是一個時間概念。
注釋二,在曆史上,平原上戰亂不斷,你打過來,我打過去,民不聊生……於是就有了“跑反”的概念。說到久遠的過去,人們常掛在嘴上的是“跑反”那一年如何如何。上梁村炕“背餅”的技術,就是“跑反”時逼出來的。“背餅”有一脊梁那麼大,日本人打來的時候就捆在背上跑,餓了就啃上兩口,夜裏還可以擋風,為上梁人躲災時的一絕。
後走:
注釋一,指女人再嫁。
注釋二,在上梁,這個“後”是再一次的意思,“走”是“活路”的意思。但這個“走”是打了烙印的,就像一個特別的“記號”,是一生一世都要背著的“恥辱”。如長明家、國勝家、二套家……都叫做“後走”。
出川:
注釋一,蚯蚓的別稱。
注釋二,這是一個曲詞。“出川”乃土中之物,與“鑽擠”有異曲同工之妙。內裏隱含著一個“走”字,是曲曲彎彎、破土而出的意思。“出川”在土裏為“蚓”,出土之後就是“龍”或“鳳”了。比如村裏花妞家男人,小名二狗,會巴結人。他原是個煤礦工人,後來跟著礦長當了通訊員,礦長喜好做一些花事,每逢幹花事時,他就蹲在門口看著人……就那麼一曲一曲地混上去了,居然當上了副縣長。此後名字也改了,改名為劉國幹(意為國家幹部 )。於是人們就說他是屬“出川”的!
洋氣:
注釋一,上梁人對“時尚”、“時髦”的統稱。
注釋二,上梁人對外出數年、回來後仍堅持說“普通話”者,稱之為“洋氣”,此時已有十分的貶義了。如萬有家大兒子金鬥,小名“挖鬥”,出外當了幾年兵,複員回來後仍是滿口京腔,說是改不了了。半月後,他爹做河工回來,問他啥時到家的,他操著京腔說,“昨天晚上。”他爹皺了一下眉頭,又問,驢喂了嗎?他仍是京腔回道:“籲?籲是什麼東東?”他爹抓起紮鞭就打!邊打邊追著罵道:“王八羔子,坐爺碗上?坐你奶奶那盆上吧!你狗日的,吃羊屎蛋了?!”
…………
半掩門:
注釋一,更深夜靜,門兒半掩,等人之意也。
注釋二,引申為有夫之婦紅杏出牆,勾引男人之意。
注釋三,在上梁,則專指某女,綽號“半掩門”。此女有兩兒兩女,一曰門墩,二曰門閂,三曰大戶,四曰小衛,卻沒有把為娘的看住。後來才知道,院子一角的茅廁牆上做有“記號”:牆頭上搭一紅褲帶,可進;若搭一白褲帶,則不可進也。後來,兒女大了,引以為恥,皆不認母。此女垂垂老矣,拄拐杖在門口罵曰:想我一老屄,扒明起早,養四張活嘴,還要怎樣?!
月亮花:
注釋一,樹的影兒。很詩意,很想象的一個詞。
注釋二,月光下,那樹的影兒顫顫巍巍的,或是一錢兒一錢兒,或是一羽一羽,或是一椏一椏,或是墨墨粉粉,動也靜,靜也動,丫兒丫兒的,像是夢中的情景,於是就有了“月亮花”之說。
注釋三,柔美。引申為好女子,狐媚女子;又引申為夢中思念之物事。
茄子棵:
注釋一,指菜園地。
注釋二,鄉村精神詞彙,引申為“思想”。
注釋三,若單說“茄子”,則引申為男性生殖器。
注釋四,指“思想”不走正道,想偏了。有想法下流、低級之意。
牲口屋:
注釋一,喂牲口的地方。
注釋二,五十年代的民間娛樂場所,也是村人“嚼舌頭”或講述“鬼故事”的地方,相當於一個村的信息發布中心。
注釋三,此處也為罐爺的代名詞。罐爺善講民間“瞎話”,哪一日想吸煙了,就到牲口屋來,眾人圍著,遞上煙卷,而後才開講,一夜講上一段,很解乏的。
代銷點:
注釋一,村裏代銷百貨的地方。也專指經營代銷點的東來,東來是村級的新聞發言人,表述方式為:“代銷點說。”
注釋二,六十年代民間娛樂場所。村人傳“閑話”的地方,也是信息交流中心。
注釋三,“代銷點”三字在此地又引申為“巴結”之意,也是專指東來的。
喇叭碗:
注釋一,指掛在村中老槐樹上的大喇叭。
注釋二,引申為一個村的“鍾表”,喇叭碗早上五點半,中午十二點,晚上五點半響(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時間 )。
注釋三,老槐樹下,七十年代的飯場。也是村人男人聽戲和“抬杠”( 即鬥嘴 )、打架的地方。
注釋四,官方的代名詞,也是“政策”的代名詞,叫做“喇叭碗說”……
出虛恭:
注釋一,古時皇家貴胄散落民間的詞彙。一個鄉村雅詞,指放屁。
注釋二,民間郎中(中醫)診病號脈時的叩問方式,一般都要問:出虛恭否?
注釋三,這個詞從大雅蛻變為大俗,有時代變遷之意,很蒼涼的。
點心匣:
注釋一,盛放糕點的包裝盒。
注釋二,在六七十年代,引申為一個家庭生活狀況的象征。這“點心匣”是掛在正屋梁頭上的,匣的多少,代表著一個家庭的富裕程度。
注釋三,體麵,也叫做“臉”。串親戚時,提多少匣點心,代表著“臉麵”的大小。
娘娘甜:
注釋一,統指一切特別甜的東西。
注釋二,泛指田間的水分多的高粱稈、玉米稈。
注釋三,暗指皇家食品。應是皇家貴胄敗落後,隱名埋姓流落民間時,在“吃”的方式上對民間的影響。
…………
鯉魚穿沙:
注釋一,據說,是皇家貴胄在逃難中遺失在民間的一種魚的做法。
注釋二,饑餓年代的一種鄉間美味。製作方法:小米與榆樹葉兒加鹽加水混在鍋中用小火熬,熬至九成熟,盛在碗裏吃,小口吸溜,那榆樹葉一遊一遊的,小魚兒一樣,很香。在上梁,這種“鯉魚穿沙”,早年曾吃死過一個人。此人叫餘大肚,吃“大食堂”時,餘大肚與人打賭,喝了二十七碗!待放下碗時,眼已白瞪了。
…………
上邊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是馮家和老師一張一張寫在草稿上的。上梁小學的老師們看是看了,卻一個個偷偷地竊笑,這能叫書嗎?這不過是人們順嘴嗑出來的“牙花子”,一些上不得台麵的閑言碎語。要是這些都能寫成書,還有什麼不能寫的?!可是,第二天,這個順嘴說出來的“牙花子”竟然也入了他的書了……於是,人們就不再理他了,說這不過是一個半瘋子,你理他做什麼?!
就這樣,他一寫就寫了五年。在這五年裏,他除了教課之外,每天就幹著這麼一件事情……然而,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他居然寫成功了。先是縣上的文化館有人來找他,後來,省上的出版社竟也有人來找他,說要給他正式出版……再後來,縣上竟要調他到文化館去工作了!可他卻說,他哪兒也不去。一直到了這時候,人們才終於弄明白,他之所以不走,是害了邪病了,老天爺,他竟然偷偷地愛上了他的“嫂子”——現任的女村長劉漢香。
人們說,這不是一個花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