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國都淪陷(1 / 2)

第651章國都淪陷

1937年12月11日,中華民國革命軍的第88師的第二線陣地又被日軍摧毀,守軍被迫據守核心陣地。

日軍第114師團右翼部隊開始攻擊中華門,城門被炮火擊毀。

少數日軍一度突入城內,但被第88師據守城垣的部隊殲滅。

日軍第6師團左翼部隊之一部,沿長江東岸北進,在上新河擊退憲兵教導2團的1個營,占領了水西門外的棉花堤陣地。

日軍國崎支隊在當塗北慈湖附近渡過長江,沿西岸北進,向浦口運動。

占領蕪湖的日軍第18師團,因轉用於杭州方麵,不再參加進攻南京的作戰。

12月12日,從拂曉開始,日軍飛機大炮密集向各城門集中轟炸,城牆四周房屋倒塌,城牆洞開。戰至中午12點,雨花台被日軍占領,紫金山第二峰淪陷,中華門和中山門被日軍突破。

成千成百的中國士兵在沒有長官指揮的情況下,用自己的身軀阻擋敵人,拚死向大舉進攻而來的日軍進行還擊。

南京保衛戰期間,在武漢大本營中的蔣委員長,對南京的戰況也極為關注,每日均有詢問及指示的電報,當蔣發現撤至南京部隊的戰鬥力及士氣已遠不如淞滬作戰時,南京外圍主陣地帶,僅防守兩三天即告失守,而複廓陣地立足未穩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敵突破、迫逼城垣時深感形勢嚴峻……

蔣委員長當得知當塗附近已有日軍渡江時,更感局勢危急。

為避免南京守軍被敵圍殲,蔣介石於11日中午就考慮令南京守軍撤退,遂令時在江北的顧祝同以電話轉告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

顧祝同要唐當晚渡江北上,令守軍相機突圍。

唐生智由於自己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後責任難負,因而要求必須先向守軍將領傳達清楚最高統帥的意圖後方能撤離。

當晚,蔣介石致電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

唐生智於當夜與羅卓英、劉興兩副司令長官及周參謀長研究後,決定於14日夜開始撤退。

遂於12日淩晨2時許,召集參謀人員製訂撤退計劃及命令。

民國二十六年即1937年12月12日,唐生智下達突圍、撤退命令,中國軍隊的抵抗就此瓦解。

是日,日軍第六師團先頭部隊長穀川部隊在南京中華門外準備總攻擊的一刻。

日軍5個師團對南京複廓陣地及城垣發動猛攻。

中午前後,在日軍猛烈炮火轟擊下,日軍攻破中華門,防守此處的第88師遂即撤走,南京失陷已成定局。

當時,大批逃難居民與潰退的散兵擁擠在街道上,城中秩序開始陷於混亂。

南京守軍已開始呈動搖態勢。唐生智等決定改在當夜撤退。

12月12日17時,衛戍司令部召集南京守軍中師以上將領開會,布置撤退行動。

唐生智出示蔣介石命守軍相繼撤退的電令,即由參謀長周斕分發了參謀處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圍計劃。

本來,南京國軍司令唐生智在戰前為了表示破釜沉舟的決心,並沒有控製船隻。

現在,唐生智突然在12月12日下令陣前撤退,其倉促間製訂的撤退計劃,毫無可行性,並且根本就沒有安排撤退船隻,並且在撤退安排上帶有很大的隨機性,甚至也沒有人通知擔任督戰任務的第36師。

結果,第36師為了阻止國軍各部隊撤退,雙方還發生了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