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反擊日軍掃蕩(1 / 2)

第734章反擊日軍掃蕩

華勝利在東北的黑龍江省東京城縣城內,得到了在長沙會戰過程中,薛嶽指揮的第九戰區的中國軍隊及附近的其它戰區的中國軍隊,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抗戰,共擊斃擊傷了日軍2萬多人,長沙會戰取得了大勝。

在一九三九年,侵華的日軍發動了兩次較大規模的戰役,這其中有,日軍與蘇軍在中蒙邊境打起的諾門罕戰役,日軍損失了六萬餘軍兵,在這次長沙會戰後,日軍又傷亡了兩萬兵力。

再加上,日軍在正麵的戰場上與中國軍隊的過程中,日軍占領的中國地區內的各支抗日武裝力量,都不停地破壞日軍的交通線,還經常地襲擾日軍的後繼運輸部隊等。這使得日軍在前方戰場的作戰過程中,日軍的後方也不得安寧。

這使得侵華的日軍,在一九三九年內,暫時無法、也力不從心再發起大型的侵華戰役了。轉而,日軍開始對東北、華北等占領區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掃蕩……

日寇的掃蕩,就是為了撲滅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對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瘋狂地、規模較大地進攻和占領。

在日軍掃蕩中,日軍實施了所謂的“燼滅作戰”。

“燼滅”,就是燒盡滅絕,燒光殺絕的意思。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日軍推行“三光”政策,是為了徹底消滅抗日根據地的軍民,摧毀抗日根據地。

日軍華北方麵軍下達的命令是:“凡是敵人地域內的人,不問男女老幼,應全部殺死。所有房屋,應一律燒毀,所有糧秣,其不能搬運的,亦一律燒毀,鍋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

華北敵後解放區包括晉綏、晉冀魯豫、晉察冀三個邊區和山東區,是敵後戰場中最大的戰略支點,也是日軍掃蕩最為酷烈的地區。

一九三九年,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采取圍攻與分散“進剿”相結合的戰法,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掃蕩”。

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的第一次大“掃蕩”,主要是對冀中、冀南和北嶽區。

曾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至一九三九年四月,日軍對冀中地區,連續進行了六次圍攻。

黨領導的八路軍,為了鞏固冀中抗日根據地,令賀龍、關向應奉命,率領第一二O師主力,於一月下旬趕到冀中,同第三縱隊並肩戰鬥。

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在河間東北的齊會村,八路軍集中了七個團的兵力,與日軍激戰了三晝夜,殲敵七百,粉碎了日軍的進攻……

在冀南,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一部,在威縣香城固伏擊,殲斃日軍二百餘人。

五月間,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部隊和一二0師第三五九旅,在北嶽區進行了多次殲滅日軍進犯掃蕩的作戰。

一九三九年五月九日至十五日,八路軍的三五九旅,在繁峙縣附近的地區,共殲日軍五百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