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棗陽激戰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日軍為隱蔽其戰役企圖、造成中國方麵的錯覺,於1940年4月下旬,在九江附近進行“掃蕩”作戰,並以海軍向鄱陽湖、洞庭湖實施佯攻,以航空兵對湘、贛兩省要點進行轟炸,作出要在第九戰區有所動作的姿態,以轉移中國方麵的注意力。
日軍待其主力部隊集結完畢後,按照預定計劃,以捕捉並殲滅第五戰區主力於唐河、白河以東,迄棗陽一帶為目標,采取兩翼迂回、中間突破的戰法,於1940年5月初,發起了進攻。
進犯日軍的右翼第三師團,及加強來自第四十師團的石本支隊,兩個戰車聯隊與一個工兵聯隊,率先自信陽起攻指向泌陽,當日即突破第二集團軍正麵……
次日,日軍左翼,日軍第十三師團,也從鍾祥發動攻擊,當日便突破第三十三集團軍正麵,兩路日軍突破後,便全力北進,直指棗陽。
國軍的第三十三與第二集團軍主力,則尾追日軍之後俟機伏擊之。
五月四日,日軍第三十九師團的加強池田之隊,於中央戰線發起攻勢,立即突破第十一集團軍正麵……
第十一集團軍當下以四十五軍向西南方轉移,而以第八十四軍往西北轉移,力圖防守棗陽。這種戰役部署,與隨、棗會戰如出一轍。
中國方麵在查明日軍行動和兵力後,蔣委員長於5月5日致電李宗仁,指出各路日軍“來犯的日軍一共隻有三師團,且皆由其他方麵拚湊而來,以配布於平漢、信南、襄花、京鍾、漢宜各路之廣大正麵。其每路兵力,不過一旅團,最多至一師團。力量至屬有限,並無積極甚大之企圖,可以推見……我軍正宜識透敵情,把握時機……不顧一切,奮勇猛進,必予敵以致命之打擊。”
同日,第五戰區針對日軍態勢調整部署:以第29集團軍任大洪山遊擊作戰,並側擊京鍾、襄花兩路日軍;左集團孫連仲指揮第1遊擊縱隊任桐柏山遊擊作戰,並向西南側擊襄花路日軍;江防軍除原任務外,應以有力部隊渡河東進,向皂市、濂山方向進擊,威脅日軍後方,策應右集團作戰;右集團仍以一部固守襄河西岸,主力在襄河以東地區,與中央集團協同圍殲由鍾祥北上的日軍;中央集團應於現陣地阻擊、遲滯日軍西進,不得已時應以確保襄、樊為目的,於棗陽以東逐次抵抗,爾後以一部在棗陽以北與右集團和大洪山遊擊軍協同,攻擊日軍側背,主力向唐河、白河以西轉移;第2、第31集團軍和第92軍應於桐柏、泌陽以東地區圍殲西進的日軍,不得已時向唐河以西轉移。
但各路日軍突破第五戰區第一線陣地後進展迅速,以每天30至40公裏的速度向前突進。
5月7日,第3師團占領唐河,第13師團北進至王集,第39師團進抵隨陽店,對棗陽構成合圍之勢。
但各路日軍之間空隙較大,中國守軍逐次抵抗後,在日軍包圍圈尚未合攏時及時轉向外線。
隻有國軍第84軍第173師在棗陽附近掩護主力轉移,撤退不及,遭日軍圍攻,損失較大,師長鍾毅陣亡。
5月8日,日軍占領棗陽,宣稱漢水左(東)岸作戰之目的已經完成,其實並未實現捕捉第五戰區主力的企圖。事實上,五戰區已經在日軍四周集中了二十三個師的兵力,準備強行決戰。
中國軍事委員會判斷日軍必將向原陣地退卻,主要退路隻有襄花路,而該路雨後車輛不能運動,因而命令第五戰區各部隊應乘日軍態勢不利、補給缺乏、退卻困難之機,以全力將其捕捉、殲滅於戰場附近,爾後向應城、花園之線追擊。
中國第五戰區隨即部署對日軍的反攻。
五月八日夜,日軍的雙鉗即將會師,很明顯的,除了重創國軍第八十四軍外,無其它重大戰果可言,但是日本第十一軍仍下達命令,命前線各師團在抵達唐河-白河一線後,反轉回原駐地,準備執行漢水西岸的包圍戰……
也就在同時,當日晚上八點,重慶向五戰區下達了總攻令,此時,第三十一集團軍的六個師在北,於南陽地區急速南下,第三十三集團軍的五個師在南,四十五軍及九十四軍尾追日軍的五個師在東南,幾乎已包圍日軍。一場激戰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