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百團大戰打響(1 / 2)

第750章百團大戰打響

華勝利在得知了宜昌會戰的結果後,非常地痛惜,在國統區內,雖然國軍的將軍拚死抗戰,但是依然不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的大舉進攻,終沒有保住宜昌。

宜昌,被日軍占領了。

1940年7月1日,日軍大本營,為彌補第11軍擴大占領區後兵力之不足,將駐在黑龍江省的第4師團,從關東軍序列中調出,開赴宜昌地區,列入了第11軍,並於7月13日,下達了長期確保宜昌的命令,將武漢方麵的作戰地區規定為安慶、信陽、宜昌、嶽陽、南昌之間。

日軍的第11軍部,命令第13師團占領宜昌,從東北黑龍江新調來的第4師團,駐防安陸……

華勝利知道了黑龍江地區調走了一個師團的關東軍,便通過報務員白君萍,向北上方向的抗日義勇軍獨立旅留守在占領地區的楊廣東所部和夏開偉所部發電,要求這兩個團,伺機可以出擊相鄰接壤的日軍占領區,可乘日軍在黑龍江省調出了第四師團的好機會,擴大戰果。

在華勝利的命令下,夏開偉和楊廣東所部了,對鄰近的日軍占領區又發動了進攻,新占了土龍山、寶興、樺川、密山等地區,擴大了戰果,也給予了日軍和偽沉重的打擊……

……

在東北的黑龍江省東北部的華勝利所部的占領區,在不斷地壯大著占領區時,給予日軍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的同時,現在的日軍占領的華北地區,抗日的形勢也是一片大好。

由於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日本侵華的戰略要地華北的發展,日漸壯大了起來……

之前,日軍曾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長城、華北、東北的部分軍隊,以鐵路、公路等交通線為依托,對華北地區的抗日力量,連續發動大規模掃蕩,並在荒原挖溝築堡,試圖阻礙抗日力量的進攻,實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借此控製並逐漸縮小抗日力量。

但是,日軍曾在1939、1940夏季兩次掃蕩,將集中於華北地區30餘萬日軍、滿洲國軍隊的分布點,不斷增加,力量分散,這對華北地區的八路軍集中優勢力量,展開大規模進攻日軍提供了有利條件。

1940年夏,八路軍在華北地區,準備對日軍開展的一次大規模的破襲作戰。

1940年以後,日本知道現在的歐洲動蕩,因此日軍一麵加緊誘迫國民黨投降,一麵加強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肅正”討伐,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

為了粉碎日軍的圖謀,打破其“囚籠政策”,克服國民黨頑固派對日妥協投降的危險,華北八路軍所屬部隊乘‘青紗帳’和雨季,對日軍準備發動一次大規模的破襲作戰。

八路軍參戰部隊,預計105個團約20餘萬人,八路軍準備發動的這次戰役的主要意圖,是破襲日軍在華北的交通線。

……

1940年夏,日方利用德國在歐洲推進,英、美無暇東顧的機會,加緊對國民黨施行軍事壓力和政治誘降,於5月間發動棗(陽)宜(昌)戰役,連續轟炸重慶,聲稱要進攻西安、重慶、昆明,迫使英、法封鎖滇越路和滇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