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東線戰鬥激烈
華勝利精確地察覺到了,這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2年,雖然表麵上發動侵略的德意日為主的軸心國,看似依然囂張,但是各個同盟國對於反侵略的抗戰,都在全力的進行著,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開始微妙地向著有利於同盟國的方向發展著……
時間進入到了一九四三年被,華勝利秘密派遣到東北各地的副連職軍官和副排職軍官共計一百餘,他們在東北各地秘密地進行著地下活動,也悄然地組建起了數百支遊擊部隊……
雖然這數百支遊擊隊,有些每支少到幾十人,有的最多也不過一二百人,但是這些遊擊隊,聯合在東北各地的其它抗聯的部隊,共同地打擊占領在東北的日軍和偽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戰果雖然不大,但是足以牽製日軍大量兵力的勝仗……
……
此時,一九四三年初,中華大地上的抗日戰爭,對於中國的軍官來說,依然是壓力山大,但中國的軍民沒有放下武器投降,依然與日軍進行艱苦卓絕的戰鬥,用血和生命不屈地抵抗著日軍的侵略……
華勝利知道,之前在蘇聯境內,德軍舉大國的主力大軍,全力進攻蘇聯,一度到了到莫斯科附近和打到了斯大林格勒……
華勝利判斷,德軍這樣地窮兵黷武,在一九四三年初,應該吃個大虧,瘋狂的德軍將嚐到一次大戰役慘敗的滋味……
華勝利通過穿越之前所掌握的一些曆史知識,他知道蘇聯打敗德軍後,將在同盟國等等各方反法西斯同盟的要求、壓力、以及為了蘇聯本國的利益,蘇聯的紅軍將大舉南下幫助中國掃平猖狂侵略、占領著中國的東北的日軍……
華勝利也急切地盼著這一天,能早日到來。但是,一切的前提卻是需要,蘇聯的軍民戰勝了侵略蘇聯境內的強大德軍!
華勝利知道,早在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及其軸心國盟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悍然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德軍閃電般地占領了蘇聯西部大片領土。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連串打擊的蘇軍,在當年12月進行的莫斯科保衛戰,中取得了首次勝利。
過度消耗的德軍,由於缺乏應付冬季的戰爭裝備和穩定的供應線,並且由於一天夜間氣溫驟然下降,導致德國的機械化部隊完全無法使用,使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嚴重打擊,並在部分地區遭到反攻。
到1942年春天,漫長的蘇德戰線相對穩定了下來,但雙方都在秣馬厲兵,準備更大規模的戰役,以爭奪戰略主動權。
鑒於德軍已無力發動全線進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將軍建議,如果再要發動攻勢,就應針對莫斯科。
然而希特勒認為攻擊莫斯科目標過於明顯,並且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已經受到了很大削弱,德軍應放棄再次進攻莫斯科的計劃。
因此,德國開始籌劃集中兵力,在北部和南部戰線發動新一輪局部攻勢。此外,由於美國在遭到珍珠港偷襲之後,對日本宣戰了,德國認識到時間頗為緊迫。
希特勒希望能夠在美軍有機會加入歐洲戰場之前,結束東線戰爭或盡可能削弱蘇聯。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裏津,後來改名為斯大林格勒,它位於伏爾加河下遊西岸,戰前居民約60萬人。
斯大林格勒是蘇聯內河航運幹線——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蘇聯南方的一個鐵路交通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擁有一家大型拖拉機廠——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該工廠是當時蘇聯最大的拖拉機廠,產量占全蘇的一半,長期以來扮演兵工廠的角色,戰爭時期主要生產坦克。
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廣闊富饒的頓河下遊流域、庫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區,是蘇聯糧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產區。
華勝利知道早在兩年前的1941年,德軍占領烏克蘭後,斯大林格勒就成為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如果德軍占領這一地區,蘇聯就會失去戰爭所需要的石油、糧食和重要的工業基礎,而德國此時也迫切需要這些資源。
德國在即將發動攻勢之前,希特勒曾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將軍,說:“如果我拿不到斯大林格勒地區的邁科普和格羅茲尼的石油,那麼我就必須結束這場戰爭!”
1942年5月8日,曼施坦因上將指揮的德第11集團軍首先在克裏米亞發起了攻勢,一周後占領了刻赤半島,俘虜蘇聯紅軍17萬人。之後,守衛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近10萬蘇聯紅軍被迫向德軍投降,德軍占領了整個克裏米亞……
1942年7月2日,行軍的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的前鋒,已逼進蘇聯的沃羅涅日。但希特勒突然改變了計劃,決定不占領該城,他命令霍特在獲得第2集團軍的接替後,迅速轉向南麵沿頓河,向斯大林格勒前進……
博克元帥卻想占領沃羅涅日,以徹底殲滅該地域內的蘇布良斯克方麵軍主力,這使希特勒大為惱怒,當即撤消博克元帥的B集團軍群司令之職,由第2集團軍司令魏克斯上將接任,第2集團軍司令則由薩姆斯將軍繼任。南麵高加索方向,利斯特A集團軍群於1942年7月9日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