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雅蘭舊事(1 / 2)

事實上花明王怎麼會如此無禮?

事實上花明王比這個更加無禮,花明王指著麵前臉色難看的雅蘭官員,嗡沉的聲音隻說了幾個字:“給俺教訓教訓他們!”

聽到這句話,直嚇得連同府城在內的幾個人哆哆嗦嗦,有個家夥差點就兜不住直往下掉的心:“你……你……要幹什麼,你不能打我,我乃帝國官員。”花君卿哼出兩股氣來,怒極反笑,心裏又直哼哼,還敢說自己是帝國官員,老子怎麼會遇見你們,真是倒黴到家了……

看到主君麵色不善,後邊跟著的那位,也顧不得清嗓子,慌忙閃了出來,開始炮若連珠般罵將起來,這人本來是個教書先生,後來做學問這個行業不景氣,又逢上了連年的水患,原先居住的地方早就被大水淹沒了,鄉裏眾人自謀了出路,他也便背井離鄉,落魄街頭,整日以說點小故事、時事、戲曲為生,也是機緣巧合,遇見了花明王,明王問道:“會罵人麼?”

這人支吾半天,那些跟隨花君卿的親兵,個個膀大腰粗,手上按著佩刀,怒目環睜下,隻差他一個“不會”就砍成十七八段,瞧著這嚇人的架勢,一個斬釘截鐵的“會”字說得是響徹雲霄,差點把花君卿嚇坐地上,心中直樂樂,好好好,就是要這樣的。

花真罵的嗓子確實了得,從破鑼一樣的咣咣咣直接轉折到劈裏啪啦的炒豆又突然尖聲惡語如同潑婦響起銳利的聲音是根本不需要半點醞釀的,偏偏不巧這又是個教過書的人,那些個犄角旮旯裏的俗語典故說得是根本不帶停頓的,什麼王國的雄鷹寧願歎息在雲彩裏餓死,也不會捕捉掙紮在泥濘中的狐狸,什麼狐狸的眼睛老是轉,隻是為了看看同伴有沒有背叛,什麼背叛、不忠、不誠實、奸詐狡猾、目無綱常,欺騙等等,各式各樣的詞把雅蘭一眾官員包裹的嚴嚴實實,想著自己辦得事情,一個個內心最堅固的根基都動搖了好幾分,每個人都忍受不下去,都有個真實的想法,怎樣瞬間逃離這裏,可是兩腳像是生了根,卻難以挪動分毫……

而這,就是花真罵的本事,花明王托著腦袋,聽得哈喇子都淌出來了,人才啊人才,罵了足足有一炷香的功夫,老先生不知道是不是應該繼續下去,稍稍停了下來,試探著花明王是否還要將偉大的事業發揚光大,明王大人沉浸在連篇的語句之中還在暗自消化,好半天才回過神來,不由大大不滿,剛剛臉上出現的紅暈還沒變成彩霞呢,怎麼說停就停了?真是不講道理嘛,連忙揚了揚手,做了個請的動作,示意老人家繼續——繼續——

受了氣的那個官兒,就是那個說“你不能打我,我乃帝國官員”的人,越想越羞憤,差點調集當地駐軍將花君卿撲殺在驛館。虧得是有明白事理的趕緊攔住,你殺了一個花君卿不要緊,到時候休說你是帝國官員,怕是帝國為了平息事態,首先就把你綁了交出去,再說了,殺人人一個,活人人一片,就算帝國袒護你,千千萬萬個花君卿揮舞著馬刀誰都不認,就找你,試想普天之大,你往哪躲?你往長軒陛下的懷抱裏蹭麼?

那人一聽,頓時趴在地上嚎啕大哭,餘眾受其氣氛感染,紛紛抱在一團,一片哭聲,悲慟九天。九天之內,這些個人紅了眼一樣四處找神漢神婆,又是紮草人、又是不吃不喝向天跪拜,想要把花君卿給活活咒死,最好是離開了雅蘭城、回到了西夏頓時就死的那種,偏偏不巧,九天之內,花明王胃口好的很,小一百號人,每天要消耗活魚二百斤、鮮蝦扇貝二百斤,牛羊驢馬各十頭,飯後還要來個四季水果一百斤。

起初這些人還不太願意供給,花明王黑著臉,又叫來了花真罵,大致意思說,給俺假貨也就算了,這麼點東西,偌大一個城,就是這麼招呼俺們的嗎?花明王扔下一個黃澄澄的金子,呶,俺們自己買,總可以吧!

這些個人一個個哭喪著臉,哪敢要啊,心裏翻天了一樣:招呼?沒拿大刀招呼你已經不錯了。雖然是這樣想的,但又不敢不盡力的去辦,後來一合計,這群鄉下人不是好吃嗎?最好吃死他們一勞永逸,於是海量的食物開始一馬車一馬車往驛站派送,雅蘭城的城裏人都驚呆了,活了那麼久,從來沒見過這麼能吃的人,驛館日夜被圍了個水泄不通,競相爭看,府城大人一看,靈光一閃,兵丁迅速圍了起來,外邊都掛起了牌子——你是最能吃的人嗎?你見過最能吃的人嗎?快來釋放你的眼界和驚奇吧,大陸能吃海塞秀,特邀史上大陸最能吃的達人,為您上演聞所未聞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