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景公說:“很好。我聽說高繚與夫子遊玩,寡人我想召見他。”晏子回答說:“我聽說作戰而作戰的人不能成王,為奉祿工資而做官的做不好政務。如今高繚與晏嬰我成為兄弟的時間已經很久了,沒有聽他說起我的過失,沒有彌補我晏嬰的缺點,如果讓他這樣的人做官,對國君你有什麼好處呢?”晏嬰對識人用之道真有高見。
賓須無,春秋時齊國大夫,現在他被賓氏後人尊為賓氏家族的始祖。賓須無曾與管仲、隰朋、鮑叔牙等輔助齊桓公稱霸。
東郭牙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諫臣,是齊桓公時期的五傑之一,由齊國名相管仲所舉薦。
齊桓公想進攻討伐莒國,本來這事就齊桓公和管仲兩人知道,而實際上卻是鬧得國人皆知,滿城風雨。管仲知道此事後,意識到這一定是由東郭牙傳出,於是質問東郭牙。管仲看見他責問道:“你怎麼會知道這件事?”東郭牙回答說:“我聽說君子有三色,因此通過觀顏察色,通過表情就知道這件事了。”管仲問道:“什麼是三色?”東郭牙回答說:“歡欣愛悅,稱為鍾鼓之色;憂愁憔悴哀憂,稱為衰絰之色;猛厲充實,稱為兵戰之色。通過這三色觀察就能知道這件事了。”
管仲又問道:“你怎麼知道是進攻討伐莒國呢?”東郭牙回答說:“國君東南麵而指,口張而不掩,舌舉而不下,因此知道是指莒國。”東郭牙在他這個獨創的“三色理論”上總結說:“目者、心之符也,言者、行之指也。夫知者之於人也,未嚐求知而後能知也,觀容貌,察氣誌,定取舍,而人情畢現也。”由此可見,東郭牙觀顏察色的本領的確很高。
齊桓公聽從勸告,從善如流,任命管仲為相國,把國家的一年稅收,作為豐厚的獎賞賞賜給他。管仲向齊桓公舉薦五位傑出人才,也都根據管仲的建議,授予了相應的官職,讓他各司其職,走馬上任,擔當重任。
齊桓公為了擴大影響,提高知名度,大造特造輿論,竭盡全力,擴大宣傳力度,把改革措施張榜公布,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鼓勵民群策群力,集思廣益,踴躍提出建設,加快國家建設,促進國家富強,齊國民群情激奮,紛紛提出建議,讓朝廷加以采納,收到了極佳的效果。
有一天,齊桓公又心神不定地問管仲說:“寡人我的命運真是糟糕透頂,接連遭遇不幸,我喜歡打獵遊玩,又貪圖享樂,生活放縱,這些缺點不會影響我稱霸天下吧?”管仲聽了若無其事地回答說:“主公盡管放心,一點妨礙都沒有,二者之間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齊桓公接著問道:“然而怎麼才能妨礙稱霸天下?”管仲回答說:“不知道任命賢才,就會妨礙稱霸;知道賢才而不加以重用,就會妨礙稱霸;重用而不信任,就會妨礙稱霸;信任而被小人挑撥離間,也會妨礙稱霸。”齊桓公聽管仲的解釋,感到極為滿意,不住點頭讚同說:“你說得真好!我也很讚同你的看法。”
齊桓公因此特別信任管仲,稱呼他為仲父,禮節待遇在全國最高,沒有能與他相比。齊桓公向朝廷官員發布命令說:“國家的軍國大事,先報告仲父,然後才報告寡人我。全國施行的政策法令,全部由仲父裁決發布。”除此之外,還規範齊國民眾的語言,不許冒犯管仲的名字,齊國民眾無論高貴與卑鄙賤,都稱呼管仲為仲,以表示對他的崇高敬意。
這時魯國君主魯莊公,得知齊國拜管仲為相的消息,嚴重威脅著魯的前途發展,不禁勃然大怒說:“我當初沒有聽從智囊施伯的勸告,今天腸子都悔青了,我這位堂堂國君,竟然被一位小兒蒙騙,真讓我後悔莫及!”魯莊公打賭,立即命令,修理戰車,搜集戰馬,密謀策劃,發動戰爭,討伐齊國以報乾時戰敗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