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管仲任相國長勺戰魯國(二)(1 / 2)

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

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才至骭。

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這首著名的《寧戚飯牛歌》真實地表現出了懷才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複雜心態。寧戚放牛的史實,至今在李園街道辦事處柳行頭村存有“寧戚大夫飯牛處”的石碑的佐證。

公元前680年,周厘王二年春,齊王國攻打宋國,齊桓公先派管仲率一部分軍隊出發。一天,軍隊到峱山,今山東臨淄附近,管仲見一放牛青年衝他疾擊牛角高歌,氣質非凡,即派侍從把他招來,管仲問其姓名,回答說:“衛國百姓,姓寧名戚”。

管仲考察他的學問,寧戚對答如流。管仲歎道:“豪傑埋藏在泥塗之中,沒有獲得推薦,怎麼能顯露出來呢?我國國君大部隊在後,不過幾日到此,我寫封信你去拜見國君,必當受到重用。”數日後,齊桓公大軍到此,寧戚又唱起《寧戚飯牛歌》。齊桓公聞聽此歌甚感驚奇,派人將寧戚叫至跟前,問其姓名後,齊桓公說:“寡人率領諸侯征戰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草木沾春,舜日堯天不過如此,你說不逢堯舜,又說‘長夜不旦’,你是放牛的為何要諷刺朝政?”

寧戚據理爭辯,有些言辭冒犯齊桓公。齊桓公大怒,命令將他立即斬首。寧戚麵不改色,仰天歎道:“桀殺龍逢,紂殺比幹,今寧戚為第三個!”這時身邊大臣隰朋上奏說:“此人見勢不屈服,見威不驚慌,非尋常放牛之人,還是留下他為好。”齊桓公轉念一想,怒氣頓消,對寧戚說:“寡人不過是試探你一下罷了,你真是一位了不得的奇才。”這時,寧戚從懷裏拿出管仲的親筆信,齊桓公閱讀後,對他說道:“既然有管仲的書信,為何不早呈上來?”寧戚說:“賢君擇人為佐,賢臣亦擇主而輔,君如惡直好諛,以怒氣加臣,臣寧死也不自薦”。

齊桓公聽後非常高興,即拜寧戚為大夫,與管仲同參國政。寧戚不負厚望,屢建戰功。後又長期任大司田。他管理農事,獎勵墾種,薄取租賦,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並著有《相牛經》一卷。他仕途四十餘年,對齊桓公完成“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起了重要作用。

王子成父,周桓王次子,公元前717年,生於周桓王三年甲子,原為東周都城洛邑王城的城父,故尊稱為“王子成父”,避“子克之亂”。投奔齊國,齊桓公於公元前681年在管仲的輔助下使齊成為強國,管仲曾推薦成父為齊國大夫,後遷大司馬,成為齊恒公手下第一大將,遂定居齊國都城臨淄。

司馬遷將王子成父與呂尚、孫武、吳起並稱為《司馬法》的發展者之一。司馬遷在《律書》中記載:“晉用咎犯,而齊用王子,吳用孫武,申明軍約,賞罰必信,卒伯諸侯,兼列邦土,雖不及三代之誥誓,然身寵君尊,當世顯揚,難道還不夠榮耀嗎?”司馬遷將王子成父在齊國的功勳,與孫武的在吳國功勳並談,從中可以看出王子成父對齊國的影響極大,其功勳並不輸於孫武、吳起。

齊景公有一天詢問晏子說:“寡人相依從你搞好齊國的政務。”晏子回答說:“晏嬰聽說,國家隻要任命好官員,政事就能得到很大改善。”齊景公作色曰:“齊國雖小,為何不任用好官呢?”晏子回答說:“這就是我所能回答的事了。過去先君齊桓公,如果懶惰鬆懈,停止處理朝政,隰朋就會批評他;左右的人多有過失,刑罰不公平,弦章?就會處理他們;社會動蕩不安,左右的人作威作福,東郭牙就會進行處理;田野不修,人民不安,寧戚就會加以治理;軍吏倦怠,士兵偷懶,王子成父就會處理他們;德義不中,信行衰微,筦子就會加以處理。過去的國君就是這樣,能以人之長補人之短,以人之厚補人之薄;因此辭令窮遠而不逆,兵加於有罪而不拖延;是故諸侯朝其道德,而天子獎賞給他肉食。今天的國君過失可多了,卻沒有一個人提出批評建議,因此我說沒有任用好官員。”